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40章 疗效评估谁为准?

第40章 疗效评估谁为准?(1 / 2)

春分时节,医学堂的梧桐树绽出新绿,赵玉衡的病例却在医学堂内引发了一场深远的风暴。患儿日渐康复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尖锐的问题:在这场艰难的治疗中,中西医各自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又该以何种标准评判疗效?

清晨的病例讨论会上,气氛异常凝重。长桌两侧,中西医教员分席而坐,面前堆放着玉衡长达三个月的治疗记录。

麦克莱恩博士首先发言,将一叠检验报告铺在桌上:\"客观数据显示,六零六针剂治疗后,患儿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从最初的280\/3降至正常范围的5\/3,蛋白含量由180g\/dL降至45g\/dL。这是砷制剂直接杀灭梅毒螺旋体的明证。\"

他将x光片插上观片灯:\"脊柱影像显示,原本模糊的椎体轮廓变得清晰,这是炎症消退的直观证据。\"

梁启远补充道:\"电疗仪的肌电图记录显示,患儿的神经传导速度从最初的18\/s提升至42\/s,接近正常儿童的50\/s。这是物理治疗康复的直接效果。\"

中医团队则呈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估方式。陆九芝老先生缓缓展开一卷脉象记录图:\"治疗初期,患儿脉象沉细欲绝,如蛛丝般微弱;如今脉象虽仍细弱,但已有根有神,如溪流淙淙。\"

他指着舌象彩图:\"舌质由淡白无华转为淡红微润,苔从剥落殆尽至薄白微生。此乃胃气来复,津液渐生之兆。\"

顾静昭展示了一份详细的证候变化记录:\"根据《中医证候评分量表》,患儿的肝肾亏虚证评分从治疗前的28分降至9分;脾胃虚弱证从25分降至7分。特别是夜间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基本消失。\"

秦若虚尝试将两种评估体系结合,制作了一张综合疗效评估表。表中既包含西医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变化,也有中医的证候评分、舌脉变化,甚至还加入了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问题在于,\"麦克莱恩指出,\"如何确定这些改善与特定治疗的因果关系?可能是自然病程的波动,甚至是安慰剂效应。\"

争论焦点很快集中在几个关键环节:

当西医展示六零六针剂使用后脑脊液指标急剧改善时,中医指出那段时间患儿同时服用了甘草绿豆汤解毒:\"是否是中西合用的协同效应?\"

当中医展示艾灸后患儿手足转温时,西医质疑:\"这可能是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与神经功能恢复无直接关联。\"

甚至对\"康复\"的定义也产生分歧:西医认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才是治愈;中医则认为食欲改善、二便自控、情绪稳定即是有效。

林闻溪始终沉默地记录着各方观点,直到赵夫人带着玉衡来到会场。

\"各位大夫,\"赵夫人声音哽咽,\"我是个妇道人家,不懂那些数据和图表。我只知道三个月前,我儿如枯萎的花苗,如今已能扶杖行走。无论中医西医,都是救我儿的恩人。\"

她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玉衡每天的细微变化:\"二月廿三,衡儿今日自己拿起汤匙;三月初五,夜间未遗尿;三月十八,笑出声来...\"

这些朴实无华的记录,让在场的医学专家们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