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专项小组会议上,她表现得比以往更加专业、冷静,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苛刻的完美主义。对于顾怀章提出的任何与工作相关的意见或问题,她都给予最简洁、最精准的回应,逻辑严密,无懈可击。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眼神交流,没有任何一丝个人情绪的泄露。
她将自己完全包裹在名为“q女士”的专业外壳之下,如同一座戒备森严的堡垒,冰冷地拒绝着外界的一切窥探和靠近。
顾怀章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身上那层越来越厚、越来越冷的壁垒。他看着她在会议上侃侃而谈,眼神明亮而专注,却在他试图将话题稍稍引向工作之外时,瞬间切换成冰冷的模式,用最官方的语气将他挡回。
他送去的关于健康管理机构的资料,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回应。他通过李峰旁敲侧击的关心,也被她不动声色地化解。
她像一条滑不留手的鱼,在他精心编织的、试图靠近的网中,总能找到最细微的缝隙,轻盈地游走。
这种彻底的、不留余地的拒绝,让顾怀章心中的挫败感与日俱增。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对着一个没有回音的深渊呐喊,所有的努力和试探,都消失在无尽的黑暗里。
而暗处,顾司明并未因上一次的失败而放弃。
“我亲爱的哥哥,看来你很在意那个野种嘛……”他看着手下汇报的、关于顾怀章近期秘密接触顶级儿科专家的动向,脸上露出了残忍而兴奋的笑容。他虽然无法确切断定孩子具体有什么问题,但顾怀章如此反常的举动,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既然你这么在意,那我就帮你再添一把火。”顾司明阴恻恻地自语。
他改变了策略,不再直接散布关于孩子身世的谣言,而是开始雇佣更高级别的网络写手和水军,在一些高知聚集的论坛和社群中,用看似理性分析的口吻,散布关于“q女士”设计风格“过于激进”、“可能无法落地”、“概念大于实用”等负面评价,并暗示其能获得如此重要的项目,背后或有“不可言说的资本力量”支持,试图从专业层面质疑和打击苏卿卿,制造舆论压力,让她内外交困。
同时,他加紧了通过那个离岸账户向与“晨曦基金会”有关联的科研项目注资,并开始利用林白雪这颗棋子。
林白雪在接到顾司明“隐晦”的指点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她不再直接纠缠顾怀章,而是转而开始频繁出席各种时尚活动和慈善晚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对“某些靠非常规手段上位的设计师”的不屑,并多次强调自己“专注事业”、“靠作品说话”,试图营造自己被“关系户”挤压的受害者形象,潜移默化地抹黑苏卿卿。
这些新的攻击方式更加隐蔽,也更难防范。虽然暂时无法对苏卿卿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却像不断飞舞的蚊蝇,持续地骚扰着她,消耗着她的精力,也让她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恶意。
苏卿卿敏锐地察觉到了网络上风向的微妙变化和专业圈子里某些窃窃私语。她看着那些充满恶意的“专业质疑”和林白雪惺惺作态的表演,唇角只有冰冷的嘲讽。
她没有被这些干扰打倒,反而更加激发了她的斗志。她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设计中,用更加惊艳、更加无可挑剔的作品,作为最有力的回击。
然而,夜深人静时,当她独自面对电脑屏幕,看着那些恶意的评论,感受着来自顾怀章无形的压力和顾司明暗处的冷箭,一种深深的疲惫和孤独感还是会席卷而来。
她看着睡梦中儿子无忧无虑的侧脸,轻轻抚平他微蹙的眉头,低声呢喃:“小天,别怕,妈妈会保护你。无论如何,妈妈都会保护好你。”
只是,这一次,她保护儿子的堡垒之外,除了已知的敌人,似乎又多了一道她不知该如何面对、也不知是敌是友的,沉默而固执的身影。
心墙高耸入云,仿佛坚不可摧,将人们的内心世界与外界隔绝开来。这道心墙不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更是一种对他人的疏离和不信任。在这道心墙的背后,暗影重重,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恐惧。
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每个人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敢轻易地敞开心扉,生怕被他人窥探到自己的弱点和秘密。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彼此之间充满了猜忌和误解。
然而,尽管每个人都在努力维持着这种表面的平静,但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却如影随形。他们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等待着下一个打破平衡的契机。这个契机可能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激烈的冲突。
或者,这场战争会以一种更为激烈的方式爆发。当人们心中的压抑和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爆发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让原本就脆弱的关系变得更加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