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帝君出山,其浩荡纯阳道韵如春风化雨,迅速抚平了四海八荒因新旧交替而产生的诸多法则涟漪与躁动业力,为新秩序的推行扫清了不少无形障碍。然而,无论是马小玲还是东华帝君,都深知要彻底稳固此界,还需汇聚一切可汇聚的力量。而昆仑虚之主,那位为封印擎苍而魂寄东皇钟、沉睡数万载的战神墨渊,其完整归来,无疑将是一股至关重要的定鼎之力。
昆仑虚,镇魔峰底。此地乃墨渊残魂意念最后消散、也是其肉身被弟子们以万年玄冰与无数灵药小心保存之地。往日里,此地清冷寂寥,唯有寒冰不化的森然与一丝若有若无、极其微弱的魂力波动,象征着那曾经叱咤风云的战神并未完全湮灭。
今日,此地却汇聚了足以令四海八荒侧目的力量。
马小玲与东华帝君并肩立于冰窟核心,面前是一座巨大的、由透明玄冰构筑的棺椁,墨渊那俊朗却毫无生气的面容清晰可见。折颜上神、夜华太子、白浅女君,以及昆仑虚如今的主事者大弟子叠雍等一众核心弟子,皆肃立周围,神色紧张而期盼。
“墨渊道友神魂受损过剧,且与东皇钟、擎苍魔气纠缠数万载,残魂碎片散落于天地间、时空缝隙乃至部分生灵的执念之中,寻常温养之法,耗时太久,且难以聚拢所有碎片。”马小玲凝视着玄冰棺椁,语气沉静地分析着现状。
东华帝君微微颔首,紫眸中流转着洞悉本源的光芒:“不仅如此,其肉身虽保存完好,但生机近乎断绝,与魂魄的联系也已微弱到近乎于无。强行招魂,恐引其残存魂力彻底溃散。需以非常之法,同时滋养其魂与肉身,并借新生天道之力,为其重塑魂肉桥梁。”
“正需帝君之力。”马小玲看向东华帝君。她虽有太乙道果与新天条之力,但对于墨渊这等上古神只的复活,尤其是涉及到如此复杂的魂体创伤与漫长时光的消磨,东华帝君那源自天地初开的本源认知与古老秘法,至关重要。
东华帝君不再多言,上前一步,伸出右手,指尖萦绕着精纯无比的紫府纯阳之气,轻轻点向玄冰棺椁。那至阳至正的气息,并未破坏玄冰,反而如同最温和的暖流,渗透进去,开始缓慢地、小心翼翼地温养墨渊那近乎化石般的肉身,激发其最深处潜藏的一线生机。同时,他左手捏诀,口中念念有词,是一种古老到几乎失传的安魂定魄神咒,音波化作无形的涟漪,稳定着这片空间中所有与墨渊相关的、微弱到极致的魂力痕迹,防止其进一步逸散。
马小玲亦同时动作。她头顶四象塔浮现,垂下道道清辉,与东华帝君的纯阳道韵相辅相成,笼罩住整个冰窟。她以太乙神念为引,沟通那覆盖天地的因果法则与新天条秩序之力。
“天道循环,因果有续。今有上古战神墨渊,为护苍生,舍身封魔,功德无量,魂寄虚空。其魂虽残,其志未泯。今新秩序已立,魔劫已平,当允其重归,再卫乾坤!”
她的话语引动了冥冥中的天道回应。只见冰窟上空,虚空微微扭曲,无数细如微尘、闪烁着各色光芒的光点,开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这些光点,有的是墨渊残魂碎片在天地间游荡所化,有的承载着世间生灵对这位战神的感念与祈愿,更有一些,是从那新建立的轮回秩序中,被暂时“借调”而来的、最为精纯的先天魂力本源!
这些光点,在东华帝君的安魂咒与马小玲的太乙道韵引导下,如同受到磁石吸引的铁屑,纷纷投向那玄冰棺椁,融入墨渊的眉心识海之处。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且需要无比精准的控制,任何一丝外邪或紊乱的魂力混入,都可能前功尽弃。
折颜见状,立刻上前,双手挥洒出翠绿色的乙木精华,如同最灵巧的织女,将这些汇聚而来的魂力光点小心翼翼地编织、融合,修补着墨渊那破碎不堪的神魂本源。他的生机之力,恰好在至阳与太乙道韵之间,起到了绝佳的缓冲与滋养作用。
夜华与白浅等人,则全力运转法力,维持着冰窟内稳定的环境,并调动昆仑虚积累的庞大灵气,源源不断地注入此地,为这逆天之举提供着能量支持。
时间一点点流逝。冰窟之内,光华流转,道韵轰鸣。墨渊的肉身,在东华帝君纯阳之气的持续滋养下,那万年玄冰竟开始有了一丝融化的迹象,并非温度升高,而是其内蕴的死寂寒气被生机驱散。他苍白的面容上,隐约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血色。
而其眉心处,那汇聚的魂力光点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模糊的、不断旋转的漩涡。漩涡中心,一点微弱的、但确属于墨渊本源的灵识之光,如同风中残烛,却顽强地亮了起来,并且随着魂力的补充,正在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缓缓变得凝实、明亮!
“有效果了!”叠雍激动地低呼一声,声音带着颤抖。他们等待、守护了数万年的师尊,终于看到了真正归来的希望!
马小玲与东华帝君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与继续坚持的决意。墨渊的神魂创伤远比预想的还要严重,汇聚而来的魂力虽多,但其中混杂了太多杂乱的信息与时光的磨损,净化与融合的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