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寂觉庵初探(2 / 2)

我看着她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一时语塞。难道能直接说“师太,我是来考察环境,准备将来万一混不下去了就来您这儿出家”吗?

我只好含糊道:“并无……只是觉得此地甚是清静,让人心思沉淀。信女近来……遭遇些俗世烦扰,心中不宁,故想来佛门寻片刻安宁。”

静玄师太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缓缓道:“佛门自是清净地,能暂避风雨。然,心安处即是家。若心不宁,纵居兰若,亦如闹市。”

她的话像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在我心湖上,漾开一圈涟漪。

是啊,如果心里放不下,逃到哪里都不是真正的安宁。我现在的烦恼,源于名声,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更源于对阮郁那复杂难言的心结。这些,是躲进尼姑庵就能解决的吗?

静玄师太又道:“施主年纪尚轻,眉眼间虽有郁色,却并非全无生机。世间路有千万条,未到绝处,不必轻言舍弃。佛法广大,是渡人出苦海,而非引人避世消沉。”

她的话说得委婉,但我听懂了。她看出我并非真心向佛,更像是来“找退路”的,甚至在委婉地劝我,不要轻易选择这条看似轻松实则更需要大毅力的路。

我脸上有些发烫,有种小心思被看穿的窘迫,但同时,心里又隐隐松了口气。

“多谢师太点拨。”我诚心道谢。

又在庵里略坐了片刻,喝了盏清茶,我便起身告辞。静玄师太送我至庵门,合十道:“施主日后若心绪不宁,可常来坐坐。寂觉庵虽小,一碗清茶总是有的。”

我再次道谢,转身离开。

走下那条落叶小径,重新回到阳光和湖风里,我回头望了一眼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灰瓦庵堂。

它依旧在那里,安静,超然,像一个永恒的、安全的选项。

但我知道,至少在目前,它还不是我的归处。

静玄师太说得对,未到绝处,不必轻言舍弃。我苏小小(和林晓),还没到山穷水尽那一步呢。

至于阮郁……想起那个可能派人监视我的家伙,我撇了撇嘴。

管他呢!先过好眼前的日子再说。就算将来真要出家,也得等我游遍这江南美景,吃遍钱塘美食,把想做的事都尝试一遍之后再说!

这么一想,心情又豁然开朗起来。脚下的步子,也重新变得轻快。

考察结束,结论是:尼姑庵,可作备选,但非首选。当前任务,依旧是——好好活着,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