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强汉之墨色如血 > 第88章 安西定策

第88章 安西定策(2 / 2)

旨意迅速发出。

***

长安城西,灞桥之上,两支队伍即将分道扬镳。

一支向西,旌旗招展,关彝率领的安西都护府文武官员及精锐大军,浩浩荡荡,踏上通往西域的漫漫长路。赵昂、周胤等人位于队中,回望长安,目光坚毅,充满对未知的憧憬与征服的决心。

另一支向东,姜维率领的东北威慑兵团,亦已准备就绪。虽规模不及西路军,但尽为百战精锐,尤其擅长山地丛林作战。杜衡与黄崇亦在军中。杜衡细心检查着绘图工具和记录用的绢帛,深知东北地理情报同样重要。黄崇则略显兴奋,抚摸着新配发的、更适合林间近战的短柄战斧和强弩,对新的挑战跃跃欲试。

“伯瞻,西域之事,托付你了!遇事多与赵昂、周胤等商议,刚柔并济,方是长久之道。”姜维与关彝拱手作别。

“将军放心!东北寒苦,林密路险,亦需谨慎。待我等功成,长安再会!”关彝还礼。

两位名将,一西一东,肩负着季汉帝国新一轮的战略拓展与边疆巩固,挥手告别。

***

一月后,夫余国王城(今吉林市一带)。

夫余王尉仇台接到汉使送达的严旨,又接连收到西、南两个方向发现大批汉军逼近的急报,顿时慌了手脚。他本意只是想收留些公孙渊的残部,增强自家实力,顺便捞点好处,万万没想到会引来汉帝如此强烈的反应和实实在在的军事压力。

王宫内,尉仇台急召心腹大臣商议。

“大王!”一名老成持重的宰辅忧心忡忡,“汉朝新破匈奴,兵威正盛,其将军姜维、马岱、毋丘俭、王雄等皆当世名将,我军绝非其敌。如今两路大军压境,其意已明。若再不交出公孙余孽,恐有灭国之祸啊!”

亦有武将不服:“汉军远来,未必能适应我东北山林气候!不如据险坚守,待其粮尽自退!”

“糊涂!”宰辅斥道,“汉帝旨意中已言明,若不从命,下次来的就不是斥责,而是问罪之师!届时国破家亡,悔之晚矣!那些公孙余孽,不过是丧家之犬,何必为他们赔上整个夫余?”

尉仇台脸色变幻不定,最终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为些许好处,得罪天朝,确是不智。速将公孙度(公孙渊之侄)等一干人等,全部擒拿,交给汉使。再备足陛下要求的马匹貂皮,上表请罪……”

***

夫余国以西,汉军大营。

姜维稳坐中军,并不急于进攻。每日只是派出斥候,详细侦查夫余国内动向、地形险要。杜衡根据斥候回报,不断完善着夫余国的地图,甚至标注出了几条隐秘的小路和可供大军渡河的浅滩。

黄崇则如鱼得水,他主动带领斥候小队,深入山林,与夫余国的巡逻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一次,他们小队遭遇夫余一支精于山林战的猎兵队,对方利用地形隐匿,发射毒箭,颇为难缠。黄崇临机应变,命部下以强弩压制,自己则带几人绕后,用新配备的、声响巨大的“惊雀雷”(一种改良的小型信号雷)投掷过去,巨响和硝烟顿时扰乱了对方阵脚,他趁机率队突击,斩杀其头领,击溃了这支猎兵队,并俘虏数人,拷问出不少情报。归来后,姜维对其灵活战术大加赞赏。

不久,夫余国缚送公孙余孽的使团及满载赎罪物资的车队,便抵达了汉军大营。尉仇台的请罪表文言辞谦卑,极尽恭顺。

姜维验明人犯,接收物资,这才下令两路大军后撤三十里扎营,并将情况飞报长安。

一场潜在的东北边患,就这样以强大的战略威慑和精准的外交施压,消弭于无形。杜衡详细记录了此次事件的整个过程,包括姜维的兵力部署、威慑节奏的把握、与夫余使团的交涉细节,深感军事与外交结合之妙。黄崇则通过实战,对山地丛林战有了更深的体会,还学会了几句夫余土话。

***

与此同时,西行的关彝大军,历经长途跋涉,已穿越河西走廊,兵临西域门户。

沿途小国闻风震恐,纷纷遣使劳军,表示归附。关彝皆以礼相待,宣示汉天子恩德,强调设立都护府乃为保商路平安、护佑诸国,并赐下少量丝绸、茶叶以示抚慰。

赵昂的工作卓有成效,他绘制的地图详细标明了水草点、险峻山口和可供屯田的绿洲,为大军行进和后续建设提供了极大便利。周胤则将后勤管理得井井有条,大军粮草无缺。

抵达它乾城旧址后,关彝立即下令,依托汉朝旧城遗址,扩建新城,修筑营垒、府库、民居。随行的工匠、屯田兵迅速行动起来,周胤指挥若定,分配任务,调度物资,效率极高。赵昂则开始走访周边最近的龟兹、姑墨等国,与其国王、贵族会谈,宣谕汉廷政策,了解其国情民情,为都护府开展外交打下基础。

孙瑾博士的医官营很快立起,不仅为汉军将士看病,也开始免费为前来窥探的胡人牧民治疗简单的疾病,渐渐传出声誉。张嶷的斥候营则像警惕的鹰隼,不断向四周辐射,侦查数百里内的动静,确保大军立足未稳时的安全。

安西都护府,这颗被季汉植入西域心脏的钉子,开始顽强地扎根、生长。丝路上的驼铃声,似乎也因此变得更加平稳、悠长。

***

长安未央宫,刘禅同时接到了东西两线的捷报。

东北,夫余臣服,边患消弭;西域,都护府立足,诸国归心。

他放下绢报,对诸葛亮欣然道:“相父,东西并举,文武兼施,此策奏效矣。伯约、伯瞻、马岱,皆不负朕望。那些年轻人,也历练出来了。”

诸葛亮含笑:“此乃陛下运筹帷幄之功。经此东西两番举措,我季汉北方、西北屏障可谓稳固。下一步,便是稳扎稳打,消化所得,使安西都护府真正成为掌控西域之基石,令东北诸夷不敢再生异心。假以时日,商路繁荣,税赋充盈,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然也。”刘禅走到殿外,望着远方,目光深邃,“治国如弈棋,需步步为营,着眼长远。安西都护府与威慑夫余,皆是这盘大棋上的重要落子。而杜衡、黄崇、赵昂、周胤、王训、孙瑾、张嶷这些年轻人,便是朕未来的棋手。让他们多在边疆风雨中磨砺,多见世面,多经世事,这季汉的天下,才能一代代,稳稳地传下去。”

春风吹过宫阙,檐角冰凌消融,滴落如玉。一个崭新的、更加辽阔强盛的季汉,正在这棋局之中,渐次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