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杨明宇的办公室成了全校最热闹的地方,各个课题小组的组长们手里拿着他们熬夜写出来的各式各样的计划书,排着队等待杨明宇的审批。这些计划书有的仪式感拉满,一看就是苏晓蔓和陈静这种女生的手笔;有的则是在作业本上用圆珠笔画出的潦草草图,充满不羁,林天和张伟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这大概就是青春最有趣的地方了。同样一件事情,能被这群学生演绎出千百种不同的姿态。
杨明宇忙得脚不沾地,但他乐在其中。
“王昊,你们小组的课题《京城老字号的商业模式变迁研究》很有意思,但光去全聚德和东来顺排队吃饭可不行,”杨明宇用笔敲了敲王昊的计划书,“你们得想办法采访到店里的经理,哪怕是老师傅也行。这才是第一手资料,明白吗?你爸不是人脉广吗?让你爸给你支支招。”
王昊被说得老脸一红,嘿嘿一笑:“得嘞,杨老师,保证完成任务!我这就回去‘啃老’!”
“赵敏,你们小组想去协和交流,这个难度非常大,我没法给你们百分百的保证。”杨明宇的表情变得严肃,“但我会尽力通过一些同学关系去尝试联系。你们要做的是把所有能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好。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赵敏用力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在出发前的最后一周里,整个大14班像一个正规的科研团队,查资料、开小组会、反复修改计划书,那股认真劲头让其他班的学生看得目瞪口呆,暗自嘀咕这14班是不是又被杨明宇打了什么鸡血,放个暑假都跟要参加国家级项目一样。
终于,出发的日子到了。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江城一中的校园,七十多个学生(大14班,既有现在的14班理科学生,也有以前是14班的学生但现在选择了文科)拖着各式各样的行李箱聚集起来。
“儿子,北京天气多变,这件外套一定得带着!”林天的母亲正努力地往林天的背包里再硬塞进一件外套。
林建军同志则在一旁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去了首都,见了世面,别忘了自己是谁。好好学,好好看。”
另一边,王昊的父亲王建国同志,则上演了一场截然不同的送别戏码。
他开着黑色大奔停在不远处,却没有下车,只是摇下车窗对着正和张伟勾肩搭背吹牛的王昊喊了一声。王昊不情愿地走了过去。
“臭小子,出门在外别给老子丢人。”王建国嘴上说着嫌弃的话,却从钱包里抽出了一沓厚厚的钞票递了过去,“钱带够,别亏待自己,也别亏待同学。有事随时给家里打电话。”
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父爱的典型——语言上永远是打击和命令,行动上却充满了关怀。
王昊接过钱,脸上露出了一个贱兮兮的笑容:“放心吧,爸!保证把您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北京发扬光大!”
气得王建国差点想下车踹他一脚。
在这片热闹的背景中,苏晓蔓的出现显得有些特别。没有父母陪同,只有一个司机帮她把行李箱从车上拿下来。但今天的她脸上没有丝毫的孤单,反而带着从容。她熟练地和围过来的陈静、赵敏打着招呼,讨论着谁带的零食更多。
杨明宇和温静站在一起,温静负责核对女生名单,杨明宇则拿着一个扩音喇叭维持着现场秩序。
“各小组组长注意!清点本组人数和行李!五分钟后准备上大巴!”
温静看着他这副操心老父亲的模样,忍不住捂嘴轻笑。杨明宇回头,正好对上她那双含笑的眼眸,两人之间无需言语的默契在空气中慢慢发酵,羡煞旁人。
终于,全体学生都被装进了两辆大巴车里。
随着车门的关闭,车厢内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
车外是家长们恋恋不舍的挥手和满脸“孩子终于走了”的如释重负;车内则是猴子们被放出笼子般的集体狂欢。
“我宣布!‘大14班’北京寻梦之旅,正式开始!”王昊站在座位上振臂高呼,瞬间引爆了全车的荷尔蒙。
大巴车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向着火车站驶去。女生们则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彼此的防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