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期末考试之后仍要上一周多的课,周五下午最后一节是美术课。
温静像往常一样讲解着艺术史。在讲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她突然停了下来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之谜?”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因为黄金分割,有的说是因为“晕涂法”的技巧。
温静微笑着听完,然后将目光落在了一直低着头的同学身上。
“苏晓蔓同学说说你的看法。”
全班的目光看向了苏晓蔓。
苏晓蔓没想到会被点名,愣了一下才缓缓地站起身,低声回答道:“因为……因为她的微笑里包含了太多的情绪,喜悦、哀愁、温柔……不同的人,能在里面看到不同的自己。”
“说得非常好!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共情。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她顿了顿:“但有时候我们太专注于画中的故事,却忘了画画的人本身也有自己的故事。下课后,苏晓蔓同学来我办公室一下,我有一幅画想请你帮我参谋参谋。”
苏晓蔓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
……
美术办公室里,温静没有急着谈话,而是真的从画架上取下了一幅她新近完成的油画。
画上是一个穿着白衬衫的男人正站在讲台上,背景是教室。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将他的侧影勾勒得闪闪发光。他嘴角含笑,眼神坚定。
画的右下角有一行小字签名:赠吾爱,明宇。
苏晓蔓看着这幅画忘了呼吸。
画里的那个人太熟悉了。
这幅画照出了她所有的痴心妄想。
苏晓蔓的脸色一点点地白了下去,“画得……真好。”她勉强的夸到。
“是吗?”温静笑了笑,将画小心地放好,然后转身给苏晓蔓倒了一杯水,“可我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
她坐到苏晓蔓对面,目光温柔且真诚。
“晓蔓,你知道吗?我第一次见到你们杨老师的时候,也很不喜欢他。”
这个开场白让苏晓蔓愣住了。
“那时候,他刚接手14班,在所有老师眼里,他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我当时也觉得,这个人太狂妄,太不切实际了。”
温静陷入了回忆。
“后来,我看着他一点点地把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班级带成了全校的奇迹。我看着他为了林天去跟家长拍桌子;为了赵敏去和小混混讲道理;为了李浩去扛起一个家的天……我才慢慢发现,这个男人不是狂妄,他是真的相信,相信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相信他的每一个学生都值得被拯救。”
“我开始欣赏他,然后是敬佩他。最后才是喜欢他。”
“晓蔓,我跟你说这些,不是想炫耀什么。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喜欢他不是因为他身无所不能的光环,不是因为他是那个拯救所有人的英雄。我喜欢的是那个脱下光环后会疲惫,会烦恼,会为了学生的未来彻夜不眠的有血有肉的杨明宇。”
“而你,你现在迷恋的可能还是站在光环里的‘杨老师’。你把他当成了你的救命稻草,你的英雄,你的神。但你有没有想过,神是用来信仰的,不是用来恋爱的。和一个神谈恋爱,你会很累,因为你永远要踮着脚尖去仰望他。而真正的爱情是两个独立的灵魂可以并肩站在一起,看着同一个方向。”
她所有的不甘,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凭什么”,在温静老师这番坦诚前显得多么幼稚。
原来,她和温老师的差距从来都不是外貌、才华,或者家世。
而是,她还站在岸边迷恋着灯塔的光芒。
而温老师早已扬帆起航,成为了那座灯塔旁边可以并肩抵御风浪的另一艘船。
“我……我明白了。”苏晓蔓低着头,声音里带着浓重的鼻音。
“傻孩子,”温静站起身走到她身边给了她一个温柔的拥抱,“我懂。你只是太害怕,失去那个把你从黑暗里拉出来的人了。”
她轻轻地拍着苏晓蔓的背,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让苏晓蔓释怀的话。
“以后,我们一起,做他的后援团,好吗?你负责好好学习,考上最好的大学,成为他的骄傲。我负责……嗯,监督他按时吃饭,别总熬夜,替你好好照顾他。”
这个提议让苏晓蔓再也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她哭着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