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变数出现在陈静身上。
按照成绩来看,陈静的文科,尤其是历史和语文在整个年级都是顶尖水平,她选择文科,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她却陷入了重生以来最大的纠结之中。
晚自习,赵敏看到陈静对着那张志愿表发了整整十分钟的呆。
“怎么了?”赵敏关心地问,“你不会想不开要去学理科吧?虽然我很欢迎,但你的天赋可都在文科那边。”
陈静抬起头,眼神里满是困惑:“我……我不知道。”
“不知道什么?”
“我在想,当一名记者是不是也需要很多理科知识?”陈静轻声说,“比如,报道一个科学发现,如果我不懂基本原理,会不会写得很肤浅?报道一个社会案件,如果我不懂逻辑推理,会不会被表象迷惑?”
这是她从支教回来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的新梦想为她打开了一扇窗,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知识体系的巨大短板。
“而且……”陈静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心里最深层的担忧,“我怕我选了文科,会……会重新变回以前那个样子。”
赵敏愣了一下:“什么样子?”
“就是……那个只会埋头在故纸堆里,不敢和人交流,对现实世界一无所知的书呆子。”陈静的声音里透着一丝恐惧,“在14班,在杨老师的鼓励下,我好不容易才走了出来一点点。可文科班的学习,就是不停地背书、看书、写文章……我怕我又会缩回那个壳里去。”
赵敏这才明白陈静的症结所在。
她担心的不是成绩,而是自己的成长路径。她害怕选择一条看似最擅长的路,却最终走回了那个她拼命想要逃离的原点。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科选择题,而是一个关乎“成为谁”的哲学问题。
赵敏想了想,认真地对她说:“陈静,我觉得你想得太多了。首先,学文科不代表就不能了解理科知识,我们现在是同班同学,以后分了班,也还是‘大14班’的战友,你想了解什么,随时可以来问我和林天。其次,”她握住陈静的手,“你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你采访过全班同学,你在全市公开课上做过总结,你还去山里当过小老师。这些经历,已经刻在了你的骨子里,不会因为你选了文科就消失不见。”
“真正的强大,不是去选择一条看起来能让你变得强大的路,而是在任何一条路上,都有让自己变强的决心。”赵敏冷静而笃定的说道。
这番话让陈静恍然大悟。
是啊,环境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自己成为谁还是自己的内心。
她抬起头看着赵敏坚定的眼神,又想起了杨老师在班会上说的那些话,心中的天平终于开始缓缓倾斜。
夜深了,14班的教室里依旧灯火通明。
学生们大多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只有零星几个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陈静摊开那本她视若珍宝的支教日记,翻到最后一页,看着自己写下的那段关于梦想的文字,又看了看桌上那承载着未来的志愿表。
她深吸一口气拧开笔帽。
这一次不再有丝毫的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