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大赛当天,清晨六点半。
天色刚刚破晓,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着一中的校园。与往日的静谧不同,今天,校园里早已人声鼎沸。从校门口到多媒体中心大楼的路上挂满了彩旗和横幅,上面写着“预祝江城市青年教师优秀公开课大赛圆满成功”、“欢迎各位专家、老师莅临我校指导”等标语。
没错,经过学校领导的全力争取,本次市级大赛的举办地最终就定在了设施一流的江城一中。
而高一(14)班,作为东道主学校的参赛代表,即将迎来一场在家门口的万众瞩目下的“主场之战”。
六点四十五分,高一(14)班的教室里灯火通明。
全体五十多名学生无一缺席,全部穿着最整洁的校服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人说话,但空气中满是兴奋与紧张。
他们不仅仅是啦啦队,按照杨明宇那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今天这堂公开课的“参与者”。他们每个人都分配到了自己的“角色”。
坐在前排的,是以十二位“主创团队”成员为核心的“第一方阵”,他们是舞台上的主角。
坐在中间区域的,是班长李磊带领的“技术与后勤方阵”。他们负责现场的设备调试、道具递送,甚至连给评委席倒水的任务,都由他们承包。他们的任务,是确保整个“主场”的万无一失。
而坐在最后几排的,则是由张玲玲负责的“氛围与互动方阵”。他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份特殊的“剧本”,上面标注了在课堂的哪个环节需要鼓掌,在哪个环节需要与台上进行“即兴”互动,甚至在哪个环节需要发出“会心”的笑声。他们,是这堂课最忠实的第一批观众,也是气氛的“催化剂”。
杨明宇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这群严阵以待的同学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一场属于整个14班的全员参与的“总体战”!
他没有再进行任何战前动员,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手表。
“七点整,所有方阵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行动。”他的声音不大,“记住我们的口号。”
“是!”全班同学起立异口同声地回应,声音整齐划一。
“14出征……”杨明宇起了个头。
“谁与争锋!”全班同学的呐喊,如同平地惊雷在小小的教室里轰然炸开,震得窗户玻璃都嗡嗡作响。
七点零五分,多媒体中心大楼外。
后勤方阵在李磊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穿着统一印有“志愿者”字样的红色马甲,有的在引导前来观摩的老师签到,有的在调试门口的音响设备,有的在检查评委席上的茶水和名牌。他们每个人都一丝不苟,脸上带着远超年龄的沉稳。
王昊的父亲王建国,作为特邀的“家长代表”,也早早地来到了现场。他看着自己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儿子,此刻正像个项目经理一样,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同学搬运道具,眼神里充满了欣慰。
七点二十分,后台化妆间。
“沙场兵魂”组的三个男生,正在互相帮忙穿戴那件由硬纸板和锡纸精心制作的“金鳞甲”。虽然道具简陋,但他们的表情却如同即将登台的专业演员一般,庄重而肃穆。
赵敏和陈静的“人文铁三角”,则在角落里,对着一面小镜子,进行着最后的口型和眼神交流练习。她们的脸上,现在已经看不到太多的紧张了,只有一种沉静如水的专注。
林天则坐在他的“总指挥台”——一台电脑前,最后一遍检查着他那复杂的程序代码和Fsh动画的触发脚本。他的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像一个即将奏响华丽乐章的钢琴家。
就在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时,一个不速之客走进了略显拥挤的后台。
是实验中学的王牌教师,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