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 > 第84章 杨明宇的“渗透式教学”

第84章 杨明宇的“渗透式教学”(2 / 2)

他神秘一笑,宣布了第二阶段的教学计划。

“我将其称之为——‘渗透式教学’。”

接下来的两周,高一年级的走廊里,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尖子班和几个重点班,哀鸿遍野。刘峰从各种渠道搜罗来的高难度“私货”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课堂上,老师们疯狂地讲解着各种超纲的、复杂的解题技巧,学生们听得晕头转向,许多人连基础的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脸上都挂着“被掏空”的表情。

刘峰对此很满意。在他看来,这就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痛苦且高效。他偶尔路过14班,看到他们还在慢悠悠地讲着课本上的基础例题,脸上的不屑和讥讽,几乎毫不掩饰。

“一群蠢货,大难临头不自知,还在玩泥巴。”他心中冷笑。

他不知道的是,14班的“玩泥巴”别有洞天。

杨明宇的“渗透式教学”,润物细无声。

比如,物理课在讲到一个最基础的物理公式时,老师会“不经意”地拓展一句:“其实这个公式,在高二会有一个更复杂的变体,如果我们把这个条件稍微改一下,大家猜猜,结果会怎么样?”

他不会深入讲解,只是抛出一个引子,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脑海里留下一个“这东西好像有点印象”的钩子。

比如,在历史课复习到某个历史事件时,他会突然打断,给学生们放一段后代学者对这个事件不同角度解读的纪录片片段,其中就包含了许多更深层次带有思辨性的观点。

比如,他利用班级基金,购买了一台二手的打印机,每天都会打印出一份“每日一思”的小纸条,发给每个学生。纸条上,可能是一道稍微拔高一点的数学题的趣味解法,可能是一个英语长难句的精妙翻译,也可能是一个生物学上的冷知识。

这些东西,不成体系,不成压力,就像饭后的甜点,学习累了的调剂。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许多“超纲”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碎片。

林天、赵敏、陈静这几个尖子生,则被杨明宇开了“小灶”。杨明宇给他们的任务不是刷难题,而是让他们去研究那些难题的“出题思路”。

“你们要做的,不是学会这道题,而是要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出,他想考察什么。看透了这一点,天下难题,不过是纸老虎。”

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训练。三人一开始很不适应,但慢慢地,他们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就这样,14班在一种外松内紧、张弛有度的奇特氛围中,稳步前进。他们像一支正在进行伪装渗透的特种部队,悄无声息地,将自己的武器和知识储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期末考试前不久的下午。

刘峰在办公室里踌躇满志。他已经从命题组的朋友那里得到了最后确认,这次的试卷是他前所未见的“地狱难度”。

他端着茶杯,走到窗边,看着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14班学生。他们正在杨明宇的带领下,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前心理疏导”——蒙眼投篮。

“哈哈哈,张伟,你又投歪了!”

“王昊,可以啊,蒙着眼睛都比我准!”

操场上传来一阵阵轻松的笑声。

刘峰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怜悯的冷笑。

“最后的狂欢么……也好,让他们死个明白。”

他转身回到座位,拿起红笔开始批改自己班上学生的最后一次模拟考卷。卷面上一片片刺眼的红叉让他眉头紧锁,但他并不担心。他坚信,经历过这种“地狱火”的淬炼,他的学生们,绝对比14班那群“温室里的花朵”,更能适应真正的战场。

他甚至已经开始构思,在成绩公布后的教师大会上,自己那篇关于“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反对教学投机主义”的发言稿了。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眼里那群正在“狂欢”的14班学生中:

王昊在投篮的间隙,脑子里还在默背着陈静帮他梳理的数学公式;

张伟在憨笑的同时,嘴里念念有词,念的是英语老师教给他的作文模板;

赵敏和陈静坐在场边,手里拿着的是杨明宇打印的“考前必背知识点小卡片”。

他们看似在放松,但那根名为“备考”的弦,始终绷紧在最恰当的位置。

一场信息不对称的战争,即将打响。

刘峰手握他自以为的“王牌”自信满满,准备给杨明宇致命一击。

而杨明宇则像一个洞悉了所有剧本的导演,平静地看着他的对手一步步走进他精心布置的“反包围圈”。

真正的风暴,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