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琉璃碎金 > 第16章 典礼

第16章 典礼(2 / 2)

陈念的“小师傅工位”热闹非凡。他手持迷你刻刀,细致教更小的孩子们画护本纹,指尖力度与当年林小满教他时如出一辙。一个小女孩笨拙模仿,陈念鼓励道:“别急,慢慢来,就像我学的时候一样。”*说完他自己都愣了一下,这语气竟和林姐姐当年一模一样。原来传承不只是技艺,连教导的方式都会悄然延续。*

“顾老师!沈老师!看这里!”人群外传来熟悉呼喊。新加坡分基地的实时画面投射在大屏幕上,华裔学员们高举护本纹与胡姬花合纹的拓片,身后展柜里的琉璃摆件闪闪发光。

“我们刚刚用双芯牌技术成功修复了《郑和下西洋贝叶经》!”学员代表激动地举着修复后的经卷,补纸纹路与顾云深所教的“藏锋补法”如出一辙,“这是我们献给传艺馆的开馆礼——跨洋传艺,根脉相连!”

屏幕中的欢呼声与馆内掌声交融,顾云深眼眶微热:“爷爷的手艺,真的走远了。”*他望着屏幕上经卷清晰的纹路,仿佛看见爷爷欣慰的笑容。原来爷爷说的“走远”,不是距离,而是像种子一样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开花。*

正午阳光透过竹窗洒下,斑驳光影落在“前辈匠心区”的传艺砚上。顾云深蹲下身,凝视砚池里三人的倒影——他和沈砚辞并肩,陈念的小脑袋凑在中间,正好叠在砚底“顾沈念合制”的刻纹上。

砚水清澈,映出他们微笑的脸庞。“爷爷当年说,‘传艺馆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一群人心意的凝聚’,”顾云深轻声喃喃,指尖触到沈砚辞的掌心,竹戒的顾度与砚台的余顾交织,*这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凝聚——在相握的手心里,在交汇的目光中,在共同的心跳间。*

沈砚辞从樟木盒中取出新刻的竹制印章,印文是“问渠有源”。他蘸着腊梅墨,在传艺砚的匣盖上郑重盖印:“这枚印章是专为传艺馆打造的‘馆印’,以后每个修复完成的物件都将盖此印。”他指向屏幕上的海外学员,“无论身处新加坡还是老街,盖上这枚印章,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陈念立刻举着自己小巧的印章凑过来,在旁盖了个歪歪扭扭的“念”字。三枚印文叠在一起,宛如三朵并蒂梅花。沈砚辞轻拍孩子后背,笑意盈盈:“这小印,将来会变成大印。”*看着那歪斜的字迹,他相信总有一天,这稚嫩的笔划会沉淀出岁月的力量。*

暮色渐浓,典礼的热闹沉淀为温情。夕阳余晖染红竹廊,空气中弥漫腊梅糕的甜香。老街坊们围坐竹廊下,老周讲述顾爷爷当年拒绝出售纹样的故事:“顾老说,手艺不是商品,是根啊!”*这句话他重复了三十年,每次说起,都能看见顾老摇头时眼里的执着。*

张爷爷敲着座钟打节拍,钟声悠扬;学员们专注临摹护本纹,腊梅墨香与竹屑清香交织;顾云深和沈砚辞并肩站在露台上,注视陈念带小徒弟们给青檀苗浇水。孩子们的欢笑声与《传艺谣》悠扬调子落在新翻的泥土里。水珠在叶片上滚动,折射月光微芒。*顾云深忽然觉得,他们浇灌的不是树苗,是未来的无限可能。*

月光悄然爬上传艺砚的匣面,银辉洒落。沈砚辞握住顾云深的手,指向远处的问渠斋——老腊梅树枝桠在月光下泛银,与传艺馆灯笼遥相呼应。

“当年在新加坡的星空下,你说想让爷爷的手艺走得更远,”沈砚辞声音轻柔如雾,“如今看来,不是手艺走得远,而是我们带着手艺,和这么多人一起,走得更远了。”*他望向廊下谈笑的人群,那些灯笼照亮的不只是夜色,更是每个人心中对传统的守望。*

顾云深轻轻靠在沈砚辞肩上,目光落在砚池里的月光上。水面如镜,映出他们相依的身影。传艺砚的护本纹影子投射在墙上,与《传艺图卷》的光影、青檀苗的枝叶交织成传承之网。

他忽然明白,“双星破晓”从不是两束孤立的光芒,而是前辈的余顾、两人的相守、孩子的好奇、街坊的心意,还有海外学员的遥望,共同汇聚成的璀璨光亮——这光亮,照亮了竹廊,照亮了刻刀,照亮了每个守艺传心人的掌心,成为了岁月里最绵长、最顾暖的破晓之光。

夜风轻拂,竹叶沙沙,仿佛在应和这永恒的传承。*而传承,就藏在每一次手把手的教导里,每一道精心雕刻的纹路中,每一颗愿意守护传统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