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这星空,再美也需要有人共赏。
沈砚辞忽然倾身靠近,额头轻轻抵着温故的额头,呼吸里带着茶的清冽:\"还记得在泾县捞纸时,你踩滑了差点摔进纸浆池,\"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我拉你的时候,就想着这辈子都要攥紧你的手。\"他抬手抚过温故的发顶,指尖勾起一缕沾着金箔的发丝,\"在安吉学竹编时,师傅说'好的竹编要经纬相交,缺一不可',咱们俩就像这竹编,少了谁都不成完整的传承。\"
原来最动人的情话,都藏在这些寻常往事里。
扫描仪忽然发出轻微的\"嘀\"声,屏幕上定格了星空下的一幕:两人交叠的手握着竹制工具,面前摆着半张刚完成的冷金笺,金箔纹路在星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与夜空中的银河遥相呼应。温故忽然想起白天那个华裔学员的话,指着屏幕说:\"咱们把这张图印在分基地的教材封面上吧,就叫'星空下的传承'。\"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夜风,\"让所有海外学员都知道,不管在哪,家乡的手艺和牵挂都在。\"
沈砚辞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握住了他的手,两人并肩望着璀璨的星空。远处传来分基地学员的笑声,是几个年轻学员在练习刻护本纹,竹刀敲击竹料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极了问渠斋庭院里的竹韵。
这声音,跨越山海,依旧熟悉。
温故忽然发现,沈砚辞正用指尖在他掌心画着什么,是护本纹的轮廓,一笔一划,带着熟悉的力道——那是每次修笺时,两人确认纹路对齐的暗号。
他在告诉我,即使身在异乡,我们的默契从未改变。
\"回去后,把分基地的学员档案和咱们的《守护录》并在一起吧。\"沈砚辞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星光般的温柔,\"再在问渠斋的天井旁搭个'星空台',摆上咱们从各地带回来的非遗样本,晚上就带着学员看星星、讲手艺故事。\"他低头看了眼两人交叠的手,竹戒的影子在地上连成小小的火焰形状,\"就像爷爷和沈叔叔当年那样,把心意藏在手艺里,把彼此藏在心里。\"
把彼此藏在心里...温故不自觉地握紧了对方的手,这句话,他很少说出口。
温故笑着点头,忽然起身拉着沈砚辞往露台边缘走去,指着远处的灯火:\"陈宇说,那片灯火里有户人家,收藏着民国时期的冷金笺信札。\"他转头看向沈砚辞,眼底映着星空与灯火,\"明天咱们去拜访,顺便拍段信札修复的教学视频,就用你改装的扫描仪——让异国的星空,也能照见家乡的手艺。\"
让每一颗漂泊的心,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夜风再次吹过,掀起两人的衣角,绣着的并蒂梅在月光下轻轻晃动。沈砚辞握紧温故的手,两人的竹戒相触,发出细微的轻响,像极了问渠斋老座钟的滴答声。
这声音,丈量着我们共同走过的每一刻。
星空下,冷金笺的墨香、竹料的清冽、腊梅的芬芳混在一起,成了异国他乡最温暖的气息——那是手艺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更是彼此相守的味道。
而这份温暖,足以照亮所有异国的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