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眯眼半躺,久久不言。沈山河自寻了个凳子陪坐一旁,亦不言语,他要让这画面在脑海中定格……
“后生不是本地人吧。”
老人肯定道,
“干啥子的呢?”
老人很少与人来往。
“远道来的走方木匠,帮对门刘大哥家安个神龛。”
沈山河回道。
“走方木匠!”
老人来了兴趣,
“好多年没见过,走四方的手艺人了,还是这么年轻的。不简单呀,不简单。”
“出来混口饭吃,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打小跟父亲做木匠,还勉强能看。”
“有底气走四方,那可不是勉强得了的,搁在旧社会,到别人地头上抢食,没有两把刷子,轻的要伤筋动骨,断胳膊断腿还算好的,有的连命都丢外面了。不是猛龙过不得江呀。”
老人大为感叹。
“也是高考落了榜,心灰意冷,也就不知天高地厚了。还好如今不兴以前那一套了,不然我这点水平哪敢出来。”
沈山河说到高考,也由不得在心底叹了口气。
“哦,还是个秀才老爷呢?还安得了神龛,那就没错了。那咱爷俩就来说道说道,没别的意思,现在也不兴那套了,就是人老了,再见到年轻时的事有点激动,麻烦师傅帮我回忆回忆。”
这老爷子一看也是个有故事的人,而这类也正是沈山河要找的人。
“要说这匠人呢,民间有八大匠,木匠、铁匠、泥瓦匠、篾匠、船匠、石匠、漆匠、还有一个剃头匠,木匠是排第一位的,‘十匠九难缠,木匠鬼不缠。’以前是谁都要让三分的。包括船匠,其实是木匠分出来的。还有漆匠,要跟在木匠屁股后头吃饭。不过木匠难缠的原因不在这,那是什么原因你知道吗?”
老人侃侃而谈。
“是因为鲁班祖师爷?”
沈山河道。
老人泯了口酒,润了润喉接着道:
“没错,你们有个了不起的祖师爷,尤其是那本《鲁班书》,天下奇书。上册你应该知道,就是你们平常打造房屋、家具等等物什的口诀,尺寸,下册一看你全须全尾的,就知道你没看过。”
“下册我确实没看过,上册我也只得了其中页把二页纸的传承,都是口口相传的,整本的我也没见过。\"
沈山河如实回道。
“你老有这方面的消息没有?”
沈山河问出了酝酿很久的一个问题。
“早年的我放排到去汉阳的时候,曾经在宝庆府地界碰到过一个瘸子,据说就是看了《鲁班书》下册瘸的,我问他《鲁班书》下册到底写了个啥,他硬是不说,我也只听得些传闻什么藏身法、收邪法、止血咒、定身咒啥的,神乎其神。还说看了会怎样怎样。好像不靠谱,又好像有那么回事。你们师门就没传一点这些符咒?”
老爷子好奇道。
“符咒倒是有的,比如安神龛,上房梁确实有符咒,不过我也就是照着画照着念,不知道,也没见过起什么作用。”
沈山河稍微有点失望,不过也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了。
“作用是一定有的,不然也传承不了几千年。”
……
两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直到天完全黑了下来。
很快一天过去,到了安神龛的时候。
安神龛原本有一套复杂的程序,不过传到沈山河手里已经简化了不少。
吉日吉时一到,先用文公尺(也就是鲁班尺,是一种用于测量建筑风水的工具。它长约一尺四寸一分,分为八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不同的吉凶含义,包括财、病、离、义、官、劫、害、本等八个方面?。文公尺通常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用于测量阳宅和神位的尺寸,下半部分用于测量阴宅和祖龛的尺寸?。)确定财头本尾(就是上下的高度),随后用刈金(常用的金箔纸)清结墙壁。接下来就是把先前做好的架子、刻好的字一一钉好。
做完这些实体工作后,剩下的就是虚的了。
第一步,请神灵。
供桌摆上,然后各种香烛茶水供品等一应到位后,双手捧起预先开过光的神像高举过顶,口中则吟到“今日某某府某某人,三柱清香上天听,十分纸烛入幽冥,心心念念、诚惶诚恐,拜请各方神明,入我华堂……”这时候主家点香烧纸跪拜。沈山河则声调突起,大喝三声“进、进、进。”随之将神像放入神龛之中。
神灵请毕,稍事休息,待香火燃尽,撒下重备。
第二步,请列祖列宗。
内容大致一样,依旧是上供品,燃香火,祷告祖先然后将牌位(如今一般用遗像代替)放进神龛。然后放上香炉、烛盏等物。
接下来是结尾:今日吉时良,安神大吉祥,上有吉星来照应,下有诸神保安康,高门生贵子,福禄寿满堂。
神龛入华堂,富贵又吉祥!(主家跪拜)一拜心神定,阖家皆安康;二拜福星照,忧愁尽消散。三拜运亨通,吉祥满家园。
最后告知主家平常要注意的事项。
至此,诸般圆满,大吉大利,接下来主家快上菜,师傅要吃鸡(红包)。乁[???]ㄏ
又几天后,桌子板凳打造完成,前后十来天时间,工钱共计一百五,加上红包,得一百六十元整。也算是不小的一笔收入了。
离开村子时,沈山河挑着担子去了老爷子家一趟,让他看看自己的家伙事,找找过去的记忆,然后迎着升起的朝阳继续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