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0章(2 / 2)

“你不用觉得是你连累了我。”他拍了拍闻哲的胳膊,语气诚恳,

“路是我自己选的,这样的结局,对我来说,反倒是种解脱。你把长宁管好,把我没做完的事接着做下去,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比给我任何头衔都强。”

闻哲看着他眼中的坦荡,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方明远的释然,一下子把他衬托的更伟岸。

两人不再说这话题了,开始轻松的喝酒,聊起闻哲一双儿女和妻子的事。

“安琪调到科协了,正级级副主席,她自己定的。说是要把精力放在儿女身上。”

“这就对了嘛,任何事情,你到了最后就会发现,家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王玉捧着一个深褐色的酸枝木盒走进来,笑意温婉:

“闻市长,您要我定制的礼物在这里。”

木盒做工精巧,边角雕着缠枝莲纹,王玉轻轻掀开盒盖,一抹温润的青白光泽瞬间漫出。

盒中是一件和田籽料雕成的“严子陵钓鱼”摆件,长约尺许,玉质细腻油润,无一丝杂质。

只见严子陵身披蓑衣,盘腿坐于江边青石上,眉眼疏朗,神态悠然,手中鱼竿轻垂,线端悬着一枚小巧的玉钩,竟似要垂入下方浮雕的江水纹中。江面上几片浮萍雕刻得栩栩如生,青石旁还点缀着几株芦苇,叶脉清晰可见,连蓑衣的纤维纹理都雕琢得细致入微,尽显玉雕工艺的精妙。

方明远伸手轻轻托起玉雕,指尖触及玉面的温润触感,脸上露出真切的喜色。

他细细端详着严子陵的神态,良久才赞叹道:

“好物件!你有心了,谢谢。”

闻哲笑道:

“您能喜欢就好。这玉雕配您的为人和胸襟,再合适不过。有一首古诗怎么说的,说是一个赶考的举子经过严子陵墓,写了一首诗,嗯,是‘公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方明远哈哈大笑,同闻哲又干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