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应对!(1 / 2)

不多时,紫微殿内已是文武云集。

房玄龄、魏征、李靖、杨谅、宇文恺、虞世南、郑善果等重臣皆已到齐,众人神色凝重,眼中都露出担忧的目光。

殿外的蝉鸣声依旧聒噪,为殿内氛围增添了一丝烦躁之意。

杨勇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众臣:“诸位卿家,山西旱情与突厥异动,想必大家已有耳闻。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共商对策。山西乃我大隋腹地,雁门是北疆屏障,两处皆危在旦夕,朕要听听你们的看法。”

话音刚落,魏征便出列躬身道:“陛下,山西旱情迫在眉睫,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赈灾救民,若百姓流离失所,恐生祸乱,到那时内忧外患交织,我大隋危矣!”

他语气急切,颚下的胡须微微颤抖,“臣恳请陛下即刻调拨粮草,运往山西灾区,同时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安抚,严禁械斗,稳定民心。”

房玄龄亦上前一步:“魏大夫所言极是。臣补充几点,其一,需尽快寻找水利人才,前往山西勘察地形,寻找水源,或可打井取水,或可引邻近河流之水北上,缓解旱情;其二,可效仿河南以工代赈之法,组织灾民参与打井、修渠等工程,既解决饮水灌溉问题,又能让灾民获得粮食,一举两得;其三,需严令地方官不得克扣赈灾粮草,否则严惩不贷!”

杨勇点头,目光转向负责粮草的杨谅:“汉王,洛口、黎阳、回洛三仓尚有多少存粮?可调往山西多少?”

杨谅出列答道:“回陛下,三仓现存粮约二百二十万石。其中洛口仓与回洛仓离山西较近,只是山西道路因干旱有些地段车马难行,运输恐需时日。”

“五十万石是否足够?”杨勇眼中满是关切地问道。

“山西受灾面积甚广,五十万石仅能解燃眉之急。”杨谅皱眉道,“若要支撑到明年秋收,至少还需五十万石。”

“那就再从黎阳仓调拨五十万石!”杨勇当机立断,“朕宁可宫中用度节俭些,也要确保灾民有饭吃!汉王,朕调拨五千人马给你,由你亲自负责粮草调拨事宜,务必尽快将粮食运抵山西各郡,沿途驿站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臣遵旨!”杨谅躬身领命,心中暗自佩服杨勇的决断。

此时,宇文恺上前道:“陛下,关于水利之事,臣愿举荐一人。此人姓王名弼,曾在关中主持过郑国渠的修缮,精通水利勘察与河道疏浚之术,现赋闲在家。若能起用此人,让他带领一批工匠前往山西,或能找到解决旱情的办法。”

“哦?”杨勇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即刻传旨,征召王弼为山西水利使,授予其调动当地民夫与物资之权,所需工匠从工部抽调,务必满足!”

“臣遵旨!”宇文恺躬身应道。

“打井与引水工程,难度如何?”杨勇又问,他深知水利工程非一日之功,必须了解其中难处。

宇文恺沉吟道:“陛下,山西多山地,打井需寻地下水源丰富之地,且深度难测,恐非易事。引水北上则需开凿渠道,工程量浩大,耗时较长。但若两者并行,或可在数月内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臣建议,先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周边打井,解决百姓饮水问题,再逐步开展引水工程,灌溉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