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业“唰”地站起来,胸膛挺得老高,声如洪钟:“请支队长放心!三营保证完成任务!绝不给老团长和新一团丢脸,更不给支队长您丢脸!”
方东明满意地点点头:“具体作战方案,李团长、郑营长,你们下去后仔细研究,报支队指挥部批准。散会后,各部立即行动!”
………
会议结束后,整个晋西北抗日先遣支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迅速运转起来。
李云龙回到新一团驻地,立刻召集营连干部开会,把主攻任务交给了郑建业的三营。
虽然张大彪很不满,但却也没说什么。
而郑建业兴奋不已,连夜带着干部勘察地形,制定了一套引蛇出洞、中心开花的战术。
第二天拂晓,战斗打响。
郑建业派小股部队佯攻据点正门,吸引守军火力。
同时,主力悄悄迂回到据点侧后,用炸药包炸开了围墙。突击队如同猛虎下山,瞬间冲入据点内部。
战斗毫无悬念。
伪军本就士气低落,在八路军凌厉的攻势下很快崩溃。
那个班的鬼子虽然负隅顽抗,但在三营精准的火力和勇猛的白刃战面前,很快被全部歼灭。
不到两个小时,白马庄据点被顺利拔除。
此战毙伤日伪军六十余人,俘虏伪军一百多人,缴获步枪百余支,轻机枪两挺,弹药和粮食一批。
新一团仅伤亡十余人。
战斗结束后,吕志行和赵刚率领的政工队伍立刻进驻白马庄,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民愤极大的伪军头目,将缴获的部分粮食分发给贫苦百姓。
同时,宣传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号召青年参军。
“八路军真打鬼子!”
“跟着这样的队伍,有盼头!”
白马庄及其周边村庄的青年们群情激昂,当场就有数十人报名参军。
首战告捷,政治工作和军事行动完美配合,晋西北支队在极短时间内,就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了第一步脚跟,声威大震。
但方东明的心,并未完全被这初步的胜利所占据。
他深知,一支缺乏持续后勤补给和装备保障的部队,即便再能征善战,也难以在敌后长期立足。
总部关于建立兵工厂分厂的指示,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这天清晨,天色微熹,山间还弥漫着淡淡的雾气。
方东明带着魏大勇和几名精干且懂些土木建筑或地形勘察的警卫连战士,牵着几匹驮着简易测量工具的骡马,悄然离开了赵家峪支队部。
他们的目标,是为即将建立的兵工厂分厂,寻找一个万无一失的“新家”。
一行人沿着崎岖的山路,向更深处行进。越往里走,山势越发险峻,林木也愈发茂密。
潺潺的溪流声时隐时现,更添山谷幽静。
魏大勇紧紧跟在方东明身侧,一双锐利的眼睛不断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习惯性地履行着警卫职责。
他看着方东明时而停下脚步,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山势走向,时而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时而又与同行的战士讨论几句,忍不住开口问道:
“支队长,俺说,这兵工厂建在赵家峪附近不挺好?乡亲们也能帮衬着,运输也方便。为啥非要钻到这老林子里来,找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方东明收起望远镜,目光依旧巡视着两侧如同刀劈斧凿般的崖壁,缓缓说道:
“和尚,兵工厂,是我们支队的命根子,也是未来打击鬼子的倚仗。它不像作战部队,可以机动转移。
一旦选址暴露,鬼子的飞机、重兵随时可能扑过来。赵家峪虽然群众基础好,但目标也大,不够隐蔽。”
他指了指周围的环境:“你看这里,山高林密,只有一条险路可通,易守难攻。
头顶有天然植被遮蔽,鬼子的飞机很难发现。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水源和山洞,那就是天然的屏障和车间。安全,是选址的第一要素。”
魏大勇恍然,挠了挠头:“还是支队长您想得周全!俺就是个粗人,光想着打起来痛快了。”
他顿了顿,又有些担忧地说,“可这地方……也太偏僻了。机器怎么运进来?造出来的武器弹药怎么送出去?还有工人们吃住咋办?”
方东明赞赏地看了魏大勇一眼:“和尚,你能想到这些,说明进步很大,不再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了。”
他一边继续前行,一边耐心解释:“困难肯定有,而且不小。机器可以拆解,靠人拉肩扛,一点点运进来。
出路嘛,可以多开辟几条隐蔽的小道,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至于工人吃住,初期肯定艰苦,但我们可以自己开垦荒地,也可以依靠周边零散的、可靠的乡亲们秘密支援。
记住,我们八路军,就是从困难中爬出来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魏大勇听着,眼神逐渐亮了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在这与世隔绝的山谷中,炉火熊熊,工匠们挥汗如雨,打造出一件件杀敌利器的场景。
他用力点头:“支队长,俺明白了!等厂子建起来,俺带警卫连的弟兄们负责保卫工作,保证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方东明笑了笑,语气却带着一丝凝重:“保卫工作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保密。兵工厂的存在,本身就是最高机密。
参与建设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绝对可靠。这不仅是对工厂负责,更是对前线成千上万战士的生命负责。”
“是!俺晓得轻重!”魏大勇挺直腰板回答。
两人说着,沿着一条几乎被灌木掩盖的溪流,深入了一道更为狭窄的峡谷。
谷内光线幽暗,湿气很重,但空间却比想象中开阔。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峡谷的尽头,一道不大的瀑布从崖壁上垂落,在
而在瀑布两侧的崖壁上,赫然分布着几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洞穴!
“支队长!快看!”魏大勇兴奋地指着那些洞穴。
方东明快步上前,仔细观察。这些洞穴入口大多隐蔽,内部空间不小,而且看起来比较干燥。
他走进其中一个较大的洞穴,用手敲了敲洞壁,又看了看洞顶。
“好地方!”方东明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水源充足,洞穴可以利用作为天然车间和仓库,地形险要,易于防守。
而且这条峡谷是死胡同,只要守住入口,万无一失。”
他转身对随行的战士们说:“仔细测量一下各个洞穴的大小、高度,记录下水源位置,绘制详细的地形图。这里,就是我们晋西北支队兵工厂的未来厂址了!”
“是!”战士们也兴奋起来,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方东明和魏大勇站在水潭边,看着这处隐秘的世外桃源。
魏大勇感慨道:“支队长,等咱们的兵工厂在这里建起来,造出更多的‘开罐器’和子弹,小鬼子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方东明目光深邃,望向峡谷入口那一线天空,沉声道:“是啊,和尚。但这只是第一步。
我们不仅要能复装子弹,维修枪械,将来还要能自己生产更多的火箭筒,更多的太行一式,甚至研发更厉害的武器。
只有手里有了硬家伙,我们才能在晋西北真正扎下根,才能让鬼子寝食难安,才能最终把他们赶出华夏去!”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远见。
魏大勇看着方东明的侧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和信任。
他知道,跟着这样的首长,不仅能打胜仗,更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勘探工作持续了大半天。
当方东明一行人带着详细的勘测数据和初步规划图,踏着夕阳的余晖返回赵家峪时,他的心中已经对兵工厂的建设有了清晰的蓝图。
接下来,就是将这份蓝图变为现实。
这需要调动资源,需要技术人才,需要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