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重聚(1 / 2)

太阳挂在西边的山头,吴永江、吴永贵、李文海等人,在苏淮结婚时住的小院里,陪着他说着话。

张寡妇领着一大帮子婆姨,在院里忙碌着。

“苏知青,现在知青越来越少嘞。你们在这达的时候,俄还嫌你们吵得很,现在人走得差不多嘞,俄又思想你们得结实。”吴永贵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念叨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苏淮,你现在咋样?你婆姨生了么?”吴永江则关心着苏淮的人生大事。

“永江叔,俄婆姨给俄生了仨娃,俩男娃,一个女娃娃。俄现在美得很。”

“那可好。你刚到俄这达时,也就是个半大小子。现在也有自己的娃嘞。日子过得真快。俄还想着,你再不回来看看俄,俄都等不到你咧。”吴永江看着苏淮的眼神里,充满了慈爱。

“送俄走的那天,俄不是说了么,俄一定会回来看你。俄做到了吧。永江叔,好好活着,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咧,你不为自己活,也要为你那些死去的战友活着吧,替他们好好看看这太平盛世。”

“对。”吴永江应了一个字,再也没说话。

苏知青回大湾村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村庄。苏淮和吴家人聊天的时候,时不时就会过来几个人,看望一下苏淮,拉上几句闲话。而那些和苏淮有些个龃龆的,一个也没有露面。

留在大湾村的那五个知青,等孩子们放了学之后,一个不落地来到了村后头。

看到久别的五个人,苏淮心里还略有些激动。

“永贵叔,俄们几个好几年莫见咧,俄们去外头拉会闲话话。”

“去吧。陈知青,回头你们五个别做饭咧,今天就在这达,一起吃顿团聚饭。”吴永贵招呼着陈青等五个人。

————

坐在远处的土坡上,六个人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苏淮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烟来,分发给那两个男知青。

“你们现在过得怎么样?”苏淮先开了口。

“挺好。吴霞给我们来过信,说城里很不好找工作。”陈青回答着苏淮的问话。

“是挺不好过的。前两年我去看过齐胜利还有老孙他们。小日子真是没法说。周红都后悔回城了。”苏淮多余的话没有,只能拿苦日子来安慰留下来的这五个人。

“苏淮,你的小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吧。”张奎贪婪地抽着纸烟,悠悠地问道。

“还挺好。”苏淮谦虚了一下。

“张奎,你想什么呢。像苏淮这么有本事的人,在哪儿会过不好。”陈青给了张奎一个白眼。

“你们想过回城吗?现在来去很自由了,你们想回家的话,应该很容易。如果真想回家,有些困难的话,尽管跟我说。”苏淮问着众人的打算。

“想过。但是不想回去。”张莲默默地说了一句。

“为什么?”

“家,哪还有家。我和我妹妹,离开那个家十来年,他们除了没钱的时候才能想起来我们,有好事哪能轮到我们俩。我们现在在这里挺好,累不着,一个月还有十来块钱的工资。”显然,现在的张莲好像明白了许多。她再也不是那个省下钱就给家里寄过去的那个小姑娘。

“十来块钱?怎么这么少?”苏淮心有疑问。

“我们是民办老师,能有这么多钱领就很不错了。这还是大队里每个月补贴给我们七块钱呢。别的小学里的民办老师,根本就拿不到这个数。农忙的时候,他们还得下地种自己的口粮。我现在觉得,能到大湾村来插队落户,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张倩回答着苏淮的疑问。

“民办教师……民办教师……”苏淮喃喃自语着,他的心里已经作起了盘算。

自己这次回来,也许在别的事情上帮不上这些不愿意回城的人,但是在编制上,也许、可能、大概能帮上他们吧。

这些话先不能说,谁知道人走茶凉到了什么地步。

“行了苏淮,你就别多想了。出了这个大湾村,甘泉县里咱们还认识谁。我们现在这样就已经很知足了。你能回来看看我们,我们挺高兴的。”陈青冲着苏淮笑了笑。

苏淮看了一眼陈青,看得出来,她的笑不勉强,她也许真得知足吧。

————

晚上,苏淮看着一个个端起的酒碗,他还没有怎么开始喝,就已经感觉胃痛了。没有办法,他只好利用外挂,从自己的嘴里把酒收走。

张寡妇看着苏淮生猛地喝酒,她有些心疼。于是她找了理由,帮苏淮挡着酒。

“大川,你们先等一下,俄有些话要先和苏知青说一下。”

“婶子,你有甚要和苏知青说么。”

“你弟弟请日子的事,苏知青这个当师父的还不知道咧。”

“这可是大事。婶子你先说么。”

张寡妇真就劝住了大家的敬酒,然后她趷蹴在苏淮的旁边,小声地把吴大通的婚事,仔细地讲了一遍,然后提出来请求。

“苏知青,你是通娃的师父,你这回回来,能不能领着他去定日子?俄还想着,家里的东西都预备好咧,想让他们过个十来天就成亲。你能等通娃娶完婆姨再回家吗?”

“……”看着张寡妇殷切的眼神,苏淮重重地点了点头,“婶子,俄不急着回去。俄等通娃成了亲再走。”

得到了苏淮的应承,张寡妇高兴了。端起苏淮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

酒尽兴,人尽欢。院子里的人,一个个露出最真实的笑容。

苏淮高兴之余,看了一眼隔壁的木工坊,他当着几位长辈和村里的当家人,决定说些不高兴的事情。

“永贵叔,咱们村这个木工坊,现在咋样?”

“好得很!苏淮,你是不知道,现在咱们整个县都知道咱们大湾村木工坊,排着队来定家具嘞。”

一提到大湾村这个支柱产业,几位老人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样说来,咱们村每天用的木料,一定也不少喽。”苏淮追问了一句。

“那是当然。”吴永贵一脸不解地应道。

“木头都打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