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2)

既已归顺燕国,眼前这位自然就是他的君主。华雄再度单膝跪地,肃然抱拳道:\"启禀王上,末将有个非分之请......\"

刘凤温和一笑:\"华将军但说无妨。\"

华雄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董卓对末将有知遇之恩。如今末将既为燕将,本不该多言。虽已报效旧主恩情,仍不愿与故主兵戎相见。恳请王上允准末将不参与对西凉战事。\"

话音未落,刘凤已朗声应允:\"知恩图报乃大丈夫所为!华将军真乃忠义之士。准你所请!既然你与关将军投缘,暂且为其副将,尽快熟悉我军军务。\"

\"谢王上!华雄必誓死效忠!\"华雄重重叩首立誓。

刘凤笑着再次扶起他,随即环视帐中诸将:\"全军开拔汜水关!本王要在城楼上静候那些诸侯。\"

五万雄师很快整装列阵,军容肃穆地向汜水关挺进。

......

诸侯联军中军帐内。

死一般的沉寂笼罩全场。各路诸侯垂首不语,脸上尽是自我怀疑之色。初闻燕王不仅藐视西凉悍将华雄,更夸口要攻克天险汜水关时......

燕王那番表态,分明是在宣告连天下闻名的险隘汜水关,燕军也能轻而易举地攻克。

座中诸侯初时皆面露疑色,暗自讥讽燕王狂妄自大。

袁绍、袁术、刘备、韩馥等人更是存了看笑话的心思,只等着瞧燕王刘凤如何自取其辱。

未料战局骤变——西凉猛将华雄与关羽交锋不过百回合,竟败阵归降,效忠燕王麾下。号称天险的汜水关更被燕军轻取,转眼已成盟军囊中之物。

这般结果令诸侯们瞠目结舌。燕军战力之强,当真配得上\"天下第一雄师\"之名!

众人猛然惊觉自身与燕国的差距何止云泥。袁绍、袁术、曹操、刘备等皆暗悔往日轻视北疆底蕴。倘若真与燕国兵戎相见,谁有胜算?

正思绪纷乱时,传令兵疾步入帐:\"禀盟主,燕王邀诸位至汜水关议事!\"

数十道目光齐射向盟主袁绍。

但见袁绍振衣而起,环视众人高声道:\"既如此,我等便同往汜水关,听听燕王又有何高见!\"

旌旗猎猎,三十万联军仍驻关外,唯众诸侯随袁绍入关。

——

汜水关内,燕军士卒正清扫战场,戒备森严。

见诸侯至,周泰上前抱拳:\"诸公,吾王已在城楼恭候多时。\"

袁绍微微颔首:\"有劳周将军引路。\"

在周泰引领下,袁绍带着各路诸侯登上汜水关城楼。众人走进阁楼时,齐声拜见:\"参见燕王殿下!\"

刘凤正专注研究洛阳城周边的防务图,听闻众人问候,转身和煦地说:\"诸位免礼,都请入座。\"

作为燕国之主、皇室宗亲之首、当今天子的皇叔,刘凤的身份尊贵非常,自然居于主座。即便是盟主袁绍也毫无异议,在场诸侯更觉理所当然。

\"谢燕王恩典!\"诸侯们恭敬行礼后,依照各自实力分列就座。

刘凤环视众人,徐徐道来:\"诸位,我军不负众望,已攻破天下雄关汜水关。此役歼灭西凉军一万,俘获三万余人。敌将李肃率五千铁骑突围,逃往虎牢关据守。依寡人预料,接下来我们极可能在虎牢关直面董卓本人。不知诸位是想继续统率三十万联军进兵虎牢关,还是由寡人先率五万精兵前往驻扎?\"

这番话中透着几分揶揄之意,仿佛在嘲弄诸侯们的无能。若在场者尚存血性,定当率联军与西凉军决一死战,如此燕国将士便可减少伤亡。

汜水关城楼之上,诸侯们听出燕王话中的调侃,虽感屈辱却无言以对。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盟主袁绍,等待他表态。

袁绍感受众人注视,正襟危坐拱手道:\"承蒙燕王厚爱!既然殿下已攻克汜水关,虎牢关不妨交由我们联军来攻打。\"

众人皆言共伐董贼,岂能只让燕国一家出力!”

“甚好!”刘凤闻言,满意地含笑应允。

忽闻袁术愤然作声:“燕王殿下,华雄助纣为虐,**我军将士甚众。既已擒获此贼,还望交予联军处置,以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此言一出,众诸侯目光齐集于上首的燕王。

众人心知肚明,华雄实乃主动归降,并非被俘。袁术此举,既想阻截良将投效燕国,又给燕王出了道难题——

若交出降将,必寒将士之心;若不交,则有负盟军情谊。

无论作何选择,皆是两难之境。

刘凤目光扫过下首的袁术,暗自冷笑:\"诸公犹不死心,仍想用这等拙劣伎俩为难本王?\"

于旁人而言确是棘手之事,然刘凤早已成竹在胸。

\"袁公路此言何意?\"燕王直视袁术,语带威严,\"沙场交锋,生死各安天命。华将军既已弃暗投明,便是燕国将领。尔索要我朝大将,莫非有意挑衅燕国国威?\"

刘凤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抽出腰间佩剑【凌虚】,寒光凛冽的剑锋直指袁术,剑拔弩张之势令满座皆惊。

在座诸侯眼见燕王如此架势,不由得倒吸凉气。这位王爷怎的动不动就要兵戎相见?难道不能坐下来好好商议?

面对强势的燕王,众诸侯谁也不敢触其锋芒。袁绍急忙起身打圆场:\"燕王明鉴!公路绝非此意!他只是一时感慨阵亡将士,绝无他意!想必公路不知华雄将军乃是投诚,这才产生误会,还望殿下海涵!\"

刘凤冷哼一声,锵然收剑入鞘,不耐烦地挥手道:\"本初慎言!如今汜水关已破,董贼西凉军不日将至虎牢关。诸位速去备战,寡人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