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98章 长安试点开启,改革初显成效

第98章 长安试点开启,改革初显成效(1 / 2)

初夏的长安,朱雀大街上的槐树已枝繁叶茂,浓密的树荫为过往行人挡住了烈日。李逸身着青色官袍,带着户部官员与技艺科选拔的“商旅类”人才,正挨家挨户走访西市的商户——税收改革试点的第一天,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商户详细讲解“按资产征税”的规则,打消大家的疑虑。

“王掌柜,您好!我们是来讲解新税制的。”李逸走进西市南侧的“王家布店”,店主王掌柜正坐在柜台后算账,看到官员上门,连忙起身迎接,脸上带着几分紧张。

“李侍郎,您这新税制……真的按营业额缴税?我这小店,每月营业额也就两千文,按5%算,得缴一百文,比以前按户缴税(每月八十文)还多,这不是更重了吗?”王掌柜皱着眉头,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李逸笑着坐下,接过王掌柜递来的账本,仔细翻看:“王掌柜,您这账本上记着,上月营业额两千文,成本(布料、房租)一千五百文,利润五百文。按以前按户缴税,每月八十文,占利润的16%;按新税制,缴一百文,占利润的20%,看似多了,但您听我算另一笔账——您这布店,旺季时营业额能达到三千文,按新税制缴一百五十文,占利润(一千五百文利润)的10%,比按户缴税(固定八十文,占利润5.3%)虽仍高,但淡季时,若营业额降至一千五百文,按新税制缴七十五文,比按户缴税还少五文。”

他顿了顿,继续说:“更重要的是,新税制公平——以前隔壁的‘李家绸缎庄’,每月营业额五万文,却按户缴八十文,您缴八十文,您觉得公平吗?现在大家都按营业额5%缴税,他缴两千五百文,您缴一百文,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市场才能良性发展。而且,您若每月营业额低于五百文,还能按3%缴税,进一步减轻负担。”

王掌柜听着,眉头渐渐舒展:“您这么一说,确实公平多了。可我怎么证明我的营业额是真的?要是有人查我,会不会故意刁难?”

“您放心,我们会给每家商户发‘营业额登记本’,您每日如实记录,每月初五前到税局申报即可。”李逸拿出一本装订好的登记本,递给王掌柜,“技艺科的人才会定期抽查,若发现虚报,才会处罚;若如实申报,绝不会刁难。而且,逸品轩已率先申报上月营业额五万文,缴了两千五百文税,账本已公开,您可以去看看。”

王掌柜接过登记本,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那我就按新税制来,希望这公平能一直保持。”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逸带领团队走遍了长安的东市、西市,以及城南、城北的街巷商户,共走访两千三百余家商户,发放“营业额登记本”两千三百余本。起初,不少商户像王掌柜一样心存疑虑,有的甚至想虚报营业额,但看到逸品轩公开账本、足额缴税,又看到官员们耐心讲解、不贪不占,渐渐都选择了配合。

西市的“张记杂货店”,店主张老汉以前按户缴税每月一百文,新税制下,他每月营业额三千文,缴一百五十文,看似多了五十文,却因新税制带来的“公平口碑”,吸引了更多顾客——以前百姓觉得“大店缴税少、小店缴税多,不公平”,不愿光顾小店;现在知道“按营业额缴税,公平合理”,更愿意到性价比高的小店购物。张老汉的杂货店,第二个月营业额就涨到了三千五百文,利润增加了两百文,缴税后的实际收入,反而比以前多了一百五十文。

“还是新税制好!虽然缴的税多了点,但客人也多了,赚的钱更多了!”张老汉拿着第二个月的账本,笑着对上门核查的官员说。

与市井商户相比,乡村的“以工抵税”推行,起初遇到了更多阻力。长安城外的张村,农户张老汉家有三亩地,以前按户缴税每年两石谷子,新税制下,他的地是中等田,去年收成六石,按8%税率,需缴四石八斗谷子,比以前还多,这让他愁眉不展。

“这新税制,怎么还让我多缴税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张老汉找到上门宣讲的官员,语气带着不满。

官员耐心解释:“张大爷,您别急。新税制下,若您缴不起税,可以申请‘以工抵税’——去修村东的水渠,一天抵五文钱,您需缴的四石八斗谷子,折算成铜钱是四百八十文,您只需做工九十六天,就能抵完税,还不用花钱买谷子缴税。而且,水渠修好了,您的三亩地灌溉更方便,明年收成说不定能增加一成,这不就补回来了吗?”

张老汉还是犹豫:“做工九十六天,会不会耽误种地?我这三亩地,要是没人管,收成肯定得少。”

“您放心,工程安排很灵活。”官员笑着说,“您可以选择农闲时去做工,农忙时回家种地;而且,做工期间,官府还管午饭,每天发两个馒头、一碗菜,您也不用自己带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