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成胤禛亲额娘 > 第73章 御前奏对与见解获赞

第73章 御前奏对与见解获赞(1 / 2)

清悦把应急备案簿合上,搁在案角。安蓉捧着新誊好的《初五宫务章程草案》进来,纸面平整,墨迹干透。她接过草案,指尖掠过封页,没多说话,只道:“走吧。”

天刚亮透,宫道上的青砖还泛着潮气。两人脚步不紧不慢,往乾清宫去。到了西暖阁外,李谙达迎上来,低声问:“乌雅主子是为炭例补发的事?”

“正是。”清悦语气平稳,“还有一份章程,想请皇上过目。”

李谙达点头,进去通传。片刻后,帘子掀开,里面传出一声“宣”。

康熙坐在东次间炕上,手里翻着一本折子,头也没抬:“你说各宫协理文书往来迟滞,可有实据?”

“有。”清悦双手呈上草案,“上月北库布匹登记册被翻动,原档未留痕,差事拖了六日才报到总档房。若非文墨察觉异常,险些漏记三十匹杭绸去向。临时委派,人不熟责,易生疏漏。”

康熙接过草案,一页页看下去。胤禛站在下首,目光落在母亲身上,手指无意识地搭在腰带上。

“你拟这章程,”康熙终于开口,“可是觉得眼下制度不行?”

“妾身不敢。”清悦声音不高,也不低,“只是见小务成积案,怕误了正经差事。比如炭例补发,本是小事,却因三处签押往返,拖了八天才定案。若遇急务,岂不更难?”

“所以你要设轮值?”

“是。事有专责则不推诿,轮替经手则难营私,记录留档则可稽查。三者并行,未必能杜绝弊端,但至少能让差事有人担、账目有人对、出错有人追。”

康熙放下草案,盯着她看了会儿:“你既知轮替防弊,可知朕为何迟迟不设专职协理?”

清悦略一顿,答:“正因前朝有过‘内廷权重,外朝掣肘’之患,故皇上慎之又慎。然今非彼时——各宫份例清晰,账目可查,若仅以文书流转之慢,致小务成积案,反失防微杜渐之本意。”

她顿了顿,又道:“制度若靠人盯人,终究有限。一人清廉,挡不住上下串通;一时严查,压不下长久积弊。唯有把规矩立在明处,让每一步都有据可循,才能少倚重个人,多仰仗法度。”

康熙没应声,转头对身边太监说:“取那两件积压的折子来。”

太监很快捧出两个黄面折子。康熙翻开其中一个:“景仁宫报修廊檐,工部核价三回,内务府会签三次,两个月还没动工。你说,卡在哪儿?”

“三方会签耗时。”清悦扫了一眼,“主责不显,协办推诿,总档又无备案权。建议改为:主责署名定案,协办批注意见,总档备案存查。日后若有争议,一查便知谁未履职。”

康熙又打开第二个折子:“永寿宫申领药材,因缺了一枚关防印,压了七日。你瞧瞧。”

“旧规要求四印齐全方可放行,可其中一枚属采买档房,常因轮休延误。不如将关防印分作‘常驻’与‘轮值’两类,常驻印由档房副主管保管,确保每日有人可用。”

她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铺在案上:“这是新流程模板,请皇上过目。”

康熙接过一看,眉头渐渐松开。纸上条分缕析,环节清晰,连用印顺序都画了箭头。他抚了抚纸角,忽然道:“汝之心思缜密,见识通达,实有治世之才。”

胤禛站在一旁,呼吸微微一滞。

清悦当即跪下:“妾身不敢当此誉,唯愿宫中诸事清明,少劳圣心。”

康熙抬手示意她起身:“这章程,交内阁参酌。你先按你的法子试一个月,每月初五报一次推行情形。”

“是。”清悦双手接旨。

康熙又看向胤禛:“听见没有?什么叫做事讲章法?你额娘今日给你上了堂课。”

胤禛上前一步,躬身:“儿子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