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可能已经进入太阳系?
这个消息如同终极的警钟,在陆沉渊和苏晚心中敲响!之前的“窗口”只是隔着遥远距离的窥探,而如今,它可能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家门口!
柯伊伯带……那里是“方舟”网络的边缘,是“冥主”最后逃往的方向,也是“旅行者1号”信号消失的区域!那里充满了未知和诡异!
“立刻调整所有深空探测器的指向,重点扫描柯伊伯带!启动‘方舟’系统对边缘区域的最高强度能量感应!”陆沉渊立刻通过加密通讯向控制中心下达命令,语气前所未有的急迫。
“智慧之库,集中所有力量,分析那次‘维度褶皱’的数据,我要知道它具体的位置、规模、以及任何可能代表其性质的参数!”
“洞察之眼,提高对所有地外探测器、空间站、乃至各国深空计划的数据监控级别,留意任何异常报告!”
一连串的命令发出,整个联盟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目标直指那片冰冷遥远的太阳系边缘。
苏晚也立刻集中精神,尝试感知“方舟”屏障边缘的状态。屏障本身依旧稳定,没有受到攻击的迹象。但在那层柔和的能量薄膜之外,那片原本“空无一物”的柯伊伯带背景中,她似乎……感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与那“冰冷审视”同源的……“存在感”?
非常模糊,如同投入深潭的一粒微尘,难以捕捉,但确实存在。
它在那里。
它没有攻击,没有沟通,只是……静静地“停泊”在那里。
这种引而不发的姿态,比直接的攻击更让人感到压力。你不知道它在想什么,在等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联盟调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对柯伊伯带进行探测。然而,那里距离地球太过遥远,环境复杂,遍布着无数的小天体和冰核,想要从中找到一个刻意隐藏的、可能并非实体形态的“存在”,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除了那次短暂的“维度褶皱”,再也没有捕捉到任何直接的能量或信号异常。那个“存在”仿佛彻底融入了黑暗的背景中,如果不是苏晚那玄妙的感知和数学模型的推论,几乎无法确认它的到来。
“它像是在……观察‘方舟’。”苏晚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我能感觉到,它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层屏障上。它在分析屏障的结构、能量运行模式……就像之前分析我一样。”
一个能够进行跨维度投射意念的存在,如今亲临现场,近距离研究人类文明最强大的防御系统。这绝不是个好兆头。
“它会不会在寻找屏障的弱点?”凯斯特博士担忧道。
“很有可能。”瓦西里教授面色凝重,“或者,它在评估强行突破屏障需要付出的代价。又或者……它在等待什么。”
等待什么?等待屏障能量自然衰减?等待人类内部出现变故?还是等待某个特定的时机?
未知,是一切恐惧的根源。
联盟内部的气氛再次变得高度紧张。所有非必要的对外探索活动被暂停,资源向防御和监测倾斜。“认知迷锁”项目被提升到与“方舟”系统维护同等重要的地位,苏晚需要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更高层级的意识侵袭。
陆沉渊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统筹全局,应对这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要安抚联盟内部可能产生的恐慌情绪,并与地球上主要大国进行有限度的、不引发混乱的信息共享与协调。
在这巨大的压力下,他与苏晚之间的相互支撑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是彼此的软肋,更是彼此最坚硬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