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崇祯自焚(1 / 2)

崇祯帝朱由检的咆哮声在殿中回荡!

朱纯臣的手按在剑柄上,青筋暴起又松开,弑君的骂名,他终究是背不起。

自古弑君之人岂有善终?

何况还是公开弑杀!

乾清宫的飞檐最先窜出火舌,琉璃瓦在高温中炸裂,碎片如雨点般砸在汉白玉阶上。王承恩佝偻着身子撞开殿门,浓烟立刻灌入他的喉咙,将嘶哑的呼喊呛成破碎的咳嗽。

“救、救驾——!“

老太监的尖叫淹没在梁木坍塌的轰鸣中。

十几个小火者抱着鎏金铜盆跑来,盆里的水还没泼到火墙上,就被热浪蒸成白雾。有个小太监的袍角突然烧着,他尖叫着跳进金水河,却忘了自己根本不会泅水。

乾清宫的烈焰已窜上三重檐角,金丝楠木大柱在火中发出爆裂的哀鸣。朱纯臣等人退出殿外数十丈,锦袍上还沾着从御案掀翻时溅上的墨汁。

英国公张世泽望着冲天火光,突然捶胸顿足:“陛下何至如此啊!”声音悲痛得连喉结都在颤抖,脚下却纹丝不动。

众人此时心急如焚,陛下执意不肯传位梁王,这可如何是好?

陈演突然抚掌轻笑,官袍袖口露出半截提前拟好的传位诏书:“既然陛下不肯让位,这场大火来的倒是及时,难道诸位忘了当年成祖靖难时,奉天殿的那场大火......”

周围勋贵们的眼泪还挂在脸上,眼睛却亮了起来。

若是陛下在这场大火之中被烧死了,就如同当年的建文帝一样......

几个熏成黑炭似的小太监架着王承恩跌出殿门,老太监的蟒袍下摆早已烧穿,露出焦黑的胫骨。他挣扎着要往回爬,枯枝般的手指在青砖上抠出血痕:“放开!陛下还在里面!”

喉头猛地喷出口一口黑血。

只见一个小太监披着浸湿的锦被冲向内殿,却被掉落的藻井砸中肩膀。他跪在滚烫的地砖上高呼:“皇爷快随奴婢出去......”

火势蔓延的飞快,此时的乾清宫已然是一个巨大的火球,滚滚热浪逼着人们不断的远离这里。

“老祖宗使不得啊!”小太监死死抱住他的腿,却被一脚踹中心窝。王承恩摇摇晃晃站起来:“皇爷,本次靖难因老奴而起,就让老奴一同随皇爷去了......”

他晃晃悠悠的冲向火场时,竟哼起了崇祯幼时哄睡的小调。

身后所有的太监已经泣不成声,不断磕着响头:“小的们,恭送皇爷同老祖宗上路......”

烈火吞没那道佝偻身影的瞬间,礼部侍郎陈演突然扑倒在地:“陛下——!”

额头将地砖磕得咚咚响,却巧妙避开了所有尖锐的琉璃碎片。

在他的带动下,承天门外顿时跪倒一片。

“老臣愿随陛下去了啊!”兵部尚书张缙彦的哭喊最响,双手却紧捂着官帽生怕被风吹走似的。

就连朱纯臣等人也都跪在地上,大臣们哭得叫一个撕心裂肺!

这君臣情深的气氛很快便感染到了所有人,在场的大臣无不痛哭流涕,恨不得自己能替陛下去死,全然忘记之前他们是多么的咄咄逼人!

火场三十步外,史官冷眼看着这群涕泗横流的衣冠禽兽。他握紧手中的毛笔,想起王承恩冲进火海前最后的眼神——那老太监分明在笑,笑这些道貌岸然之辈。

愤恨的记录下:崇祯十五年二月初二,朱纯臣之流欲逼迫帝传位于梁王,殿不幸走水,帝崩于乾清宫,从死者惟司礼监王承恩......

乾清宫的冲天火光将整个北京城映照得如同白昼,梁军大营内,众将望着那团吞噬皇城的烈焰,神色各异。

宋献策急声道:“殿下,是皇城,宫中一定是出事了!”

一旁的李来亨说道:“恐宫中有变,末将这就带人杀进去。”

朱由崧负手而立,目光深邃:“不急,此刻宫中大乱,我们若是贸然入城,反而容易引发更大的骚乱;传令各营好生休息,明日一早再进入京师!”

正说话间,营外马蹄声骤起,亲兵高喝:“平西伯吴三桂到!”

只见吴三桂一身铁甲,单膝跪地,抱拳朗声道:“末将吴三桂,率关宁铁骑恭迎梁王殿下入城!“

朱由崧嘴角微扬,心中冷笑:这吴三桂,时机倒是拿捏得极准!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皇城大火,胜负已定之时现身,既不用承担逼宫弑君的骂名,又能稳稳站上新朝的船。

他上前扶起吴三桂,温言道:“平西伯深明大义,本王得你相助,如虎添翼!”

吴三桂面露感激,却听朱由崧话锋一转:“只是这几日本王心神不宁,总担忧建虏趁乱南下......”

吴三桂说道:“殿下多虑了,末将虽然将关宁军带到了山海关,可辽东还有洪督师同祖总兵等人驻守,又有我们精心打造的锦州防线,鞑子怕是讨不着便宜!”

朱由崧来到了沙盘前,对着长城一线俯看许久,缓缓开口说道:“以本王的了解,皇太极是绝对不会等到孤彻底平定了北方再动手的,他们也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南下时机;若孤所料不差,鞑子的骑兵很可能已经抵达了长城附近。如今无论是宣大还是蓟州全都兵力空虚,一旦鞑子进兵,必然全面崩溃。还请平西伯的关宁军立刻前往蓟州协防古北口至喜峰口一线,务必要阻止鞑子南下!”

吴三桂显然有些不悦,毕竟他本次南下虽然有脚踏两条船的意思,可并不愿意就此错过助梁王登基的从龙之功。

朱由崧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关宁军同平西伯父子二人的功劳孤怎么会忘记,但此时抵御鞑子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撑,但吴三桂清楚梁王殿下说得多半是真,抱拳应诺:“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