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七日,曼德勒的天空被浓烟染成灰黑色。林文澜站在银行大厦顶层的观察哨,望远镜里尽是断壁残垣。经过六天的血战,这座千年古都的街道已被鲜血浸透,而更残酷的考验即将来临。
"各部队撤退情况如何?"林文澜的声音因连日指挥而嘶哑。
周志宏在地图上标注着最后的消息:"第1军残部八百余人已撤至中央银行东侧街区;第2军还剩六百人在南面建立防线;第3军...仅存四百余人,正在西面浴血奋战。"
就在此时,通讯兵送来一份血迹斑斑的战报——西区最后一道防线失守,第3军军长王小虎重伤被俘,不愿受辱,夺枪自尽。
林文澜闭上双眼,拳头重重砸在桌上:"传令,放弃外围所有街区,全军撤入核心防御圈!"
核心防线的建立
以中央银行大厦为核心,方圆五百米的区域正在变成一座钢铁堡垒。工兵旅长孙明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他指挥着最后的工兵和自愿留下的平民,进行着最后的改造。
"把这几栋楼的地下室全部打通!"孙明的嗓子已经喊哑,"用银行的金库门加固主要出入口!"
年轻的工兵排长陈刚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将街道上的电车轨道撬起,焊接成反坦克栅栏;用银行仓库里的保险箱堆砌街垒;甚至将运钞车的钢板拆下,加固射击孔。
在中央银行大厦内,卫生处长赵明德正在将金库改造成临时医院。厚重的钢制大门可以抵挡炮弹直击,但里面已经挤满了伤员。
"药品不够了..."护士小声报告,声音带着绝望。
赵明德看着满地的伤员,咬紧牙关:"用开水消毒绷带,能救一个是一个。"
东区最后的撤退
与此同时,东区的撤退正在日军猛烈火力下艰难进行。第1师师长刘远山亲自率领残部断后,他们依托每一栋改造过的民房,步步为营地向核心防线撤退。
在"玉石街"最后的拐角处,刘远山设立了一个临时阻击点。他将最后两挺重机枪分别布置在街道两侧的二层小楼里,形成交叉火力。
"等鬼子进入五十米再开火!"刘远山透过墙上的射击孔观察着追兵。
日军的先头部队显然因为连日的胜利而大意了。他们排着密集队形冲进街道,丝毫没有察觉到埋伏。
"打!"
刹那间,两条火舌从街道两侧喷出,子弹如镰刀般收割着日军生命。但日军很快反应过来,调用迫击炮进行还击。
"轰!"一栋小楼被直接命中,里面的机枪班全体牺牲。
刘远山看着越来越近的日军,下达了最后命令:"引爆预设炸药,全体撤退!"
连续的爆炸声中,整条街道的建筑接连坍塌,不仅阻挡了日军追击,也埋葬了许多来不及撤退的伤员。
当刘远山带着最后三百余人退入核心防线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忍不住流下热泪——他不得不留下了两百多名无法移动的重伤员。
南区血战
在南区,战斗更加惨烈。第2军军长何建明选择了一个冒险的战术:他命令部队交替掩护撤退,同时组织狙击手在制高点拖延日军。
在第5团防守的最后一片街区,团长周大海发明了一种新的阻击方法。他将士兵分成三人小组,分散在改造过的民房内。每个小组都配备冲锋枪和手榴弹,专门伏击日军的小股部队。
"记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周大海叮嘱战士们,"我们的任务是拖延时间,不是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