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行路难(1 / 2)

因为海上情况不明,为了不错过域外大门开启,导致东古无人出战而被判负。

在预警信息解读出来之后,便已经迅速组织起南部舰队的战士们,誓师出海,前往目标位置。

也就是说,到今天,柳智钧他们已经在大海上飘了将近一个星期时间。

初时随军出征的兴奋劲过后,面对茫茫大海,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单调风景时,柳智钧早就被憋坏了。

更重要的是,周围除了连队的战士,就只有他的老师。

没一个可以让他随便说笑的。

他的手机虽然支持卫星通讯,但进入深海之后,那信号打电话都够呛,就不要说上网发朋友圈了。

而舰艇的内部网络,又不是他可以随便接入的。

这几天来,他真的是掰着手指头在数着过日子。

太难熬了。

所以,一听到李凡要来,他已经从昨天就开始睡不着觉了。

并且强烈要求让他和自己挤一间上下铺。

因为是作战舰艇,住宿环境甚至没法跟一般的轮船相比。

再没有可说话的对象,睡觉都是一种折磨。

看着柳智钧仿佛看到亲爹过来一样的表情,李凡真不敢想,他这些天是怎样度过的。

两人属于是同一种性子。

吃苦当然也是能吃得下的,但若有更好的条件,自然也是想要追求更好条件的。

只不过人在大海,身不由己。

幸好今天已经28号了,他只需要再飘上两天。

只要战事结束,他们几个非官方人员,是可以第一时间乘坐直升飞机回去的。

并不需要再坐着舰艇飘荡上十来天时间,才能回到陆地上。

没有去接柳智钧的话茬,李凡怕没说两句,就会偷笑出声,实属有些幸灾乐祸的嫌疑。

他先和舰船的指挥官致意,又跟准备前往域外战场的连队负责人问好。

最后才走向了於佳颖教授和柳智钧所在的位置。

有熟人在船上,也就不需要留下专门的人员,带领李凡熟悉一下这边的注意事项。

大家很快就又回归到各自的工作当中。

连队战士即便是在大海上飘着,每日的训练项目,除非是真的没有条件,不然也是一个不落的。

他们可不像李凡几位闲人,就只需等待进入域外战场就行。

“听说你对金身力量的运用,又有什么重大的发现,所以才被临时征调过来的,对吗?”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东古金身拥有者还是太少了,别人就算有心也无力提供帮助。

作为眼下掌握着比较多金身的人员之一,自然是要能者多劳了。

於教授不也是要前往前线的吗?”

“是啊!”於佳颖示意李凡跟着,然后往着舰艇船舱的二楼位置走去。

那边不会堵着过道,影响了战士们的训练。

“我倒是非常欣慰回来后,上头对我是这样的安排。

像以前在秃鹰,他们只把我当作展览品一样束之高阁。

说得好听,是让我可以远离战场,避免危险。

但其实就是在将我与他们分割开来。

我虽拿着绿卡,但终究和他们不是一个国度的人。”

看着茫茫大海,她不由得轻笑着接着说道。

“但东古这种不见外的安排,才让我有了亲切之感。

而且,一来就让我参与到这么重要的事件当中,还是最主要的战力依赖。

我当初刚接到指令时,真的有些不敢相信。”

“於教授是研究东古国学的,应该知道东古有句老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当於教授的二十九尊金身,凝聚于东古天空中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正式回家了。”

“好了,不说我了。

李老师此时此刻,看着此情此景,难道心中没有什么感触吗?

不赋诗一首?

要不然,来首词也行。”

跟着於佳颖来到了船舱的二楼位置。

往远看,是一望无垠的大海。

往下看,是正集合训练中的连队战士。

一个个身上结实的肌肉,在汗水与阳光的照应之下,熠熠生辉。

训练时的呼喝声更是直穿九霄。

看着这样的场景,当真让人胸有千千言,恨不得一吐为快。

於佳颖是明白环境对诗词启示的重要性的,她故意把李凡引导到这样的观景位置。

当然就是想再榨取一首他的诗词作品了。

距离上次沈园相见,眨眼已经快大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於教授知道吗?我前一刻的记忆画面,还是和刚刚确定关系的女友,花前月下你侬我侬。

还在商量着下一顿要去哪里吃饭,要吃什么样的大餐。”

“李凡,你谈对象了?是谁?我认识吗?”

於教授还在疑惑李凡这看似在抱怨的话语。

而一旁的柳智钧可没想那么多,满满都是对兄弟女友的好奇。

然后,他像是想到了什么。

没等李凡回应,已经自己接着说道。

“我知道了,一定是叶筱筱!

当初刚和你认识那会儿,你就在酒店里偷偷和人家打视频电话。

还捂得严实怕我看到。

现在不装了,摊牌了吧!”

“我就没跟你装过,你仔细想想,当初我有否认过什么吗?”

李凡怼了他一句,也不管他是不是陷入到当时的回忆中去了。

而是接着刚才的话,继续往下说道。

“前一刻还在吃着大餐,后一刻,手中酒杯刚刚放下,眼前场景就成了飞机之上。

我那个懵圈啊!”

带着抱怨的话语声刚落,紧接着就是一句诗词吟诵而出。

“金樽清酒斗十千。”

於佳颖还处于疑惑当中,完全没想到他会直接贴脸开大了。

这句诗作出,她愣了一下后,才猛得反应过来。

李凡前边那看似抱怨的废话,是在描述他的心境。

她将李凡带来二楼甲板,企图用眼前场景,引发他创作的灵感。

她已经给他构建起了框架,就等李凡往里边填充相应的内容。

而他也确实如此。

第一步便给这次的诗篇定下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