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马尼拉的失落(1 / 2)

当料罗湾之战的消息,辗转通过往来于南海的商船,最终抵达马尼拉时,西班牙菲律宾总督唐·佩德罗·德·席尔瓦的心情,远在巴达维亚的同行那种纯粹的震惊与绝望不同,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五味杂陈的“失落”。

这种“失落”,并非源于自身的直接失败(西班牙舰队并未参战),而是源于一种战略环境的剧变和自身地位相对下降所带来的强烈不适与深深的忧虑。

最初,听到老对手荷兰东印度公司(VOC)舰队在料罗湾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时,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中间确实弥漫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幸灾乐祸的情绪。

“赞美天主!那些信奉异端的荷兰加尔文主义者终于遭到了天谴!”总督府内,一位高级官员几乎要欢呼起来,“普特曼斯那个狂妄的家伙,早就该有此报应!这下看他们还怎么在远东耀武扬威!”

多年来,西班牙与荷兰在全球范围内厮杀,从欧洲打到美洲,又从美洲打到远东。荷兰人是西班牙王室和天主教会的死敌,他们挑战西班牙的海洋霸权,劫掠西班牙的运银船,攻击西班牙的殖民地。

如今,看到荷兰人吃如此大亏,马尼拉的西班牙统治阶层由衷地感到高兴。他们甚至觉得,这是上帝对异端的惩罚,也间接证明了西班牙王室和天主教信仰的正义性。

然而,这种短暂的喜悦很快被更深层次的忧虑所取代。兔死狐悲的寒意悄然爬上心头。

“击败荷兰人的……是那个中国的郑芝龙?”

席尔瓦总督放下来自澳门的详细报告,眉头紧锁,“就是那个控制了福建沿海,连澳门的葡萄牙人都不得不向他低头的海盗将军?”

他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巨兽正在北方的海平面上崛起,而这只巨兽,似乎比荷兰人更加难以预测,也更加靠近。

“荷兰人虽然可恶,但至少我们了解他们。”

席尔瓦对他的顾问们分析道,语气沉重,“他们也是欧洲人,遵循着类似的战争规则和商业逻辑。我们和他们的争斗,更像是……嗯,一场家族内部的争吵,虽然血腥,但有界限。”

他顿了顿,指向地图上中国海岸的方向:

“但这个郑芝龙,完全不同。他不是一个国家,却拥有堪比国家的力量。他遵循的是东方的规则,他的野心和手段,我们完全无法预料。他今天可以为了利益打击荷兰人,明天难道就不会为了更多的白银,觊觎我们的马尼拉?觊觎我们的‘马尼拉大帆船’?”

这个假设让所有与会者不寒而栗。荷兰人的失败,固然解除了一个眼前的威胁,但却可能释放出一个更强大、更可怕的邻居。

席尔瓦总督最核心的担忧,来自于那条维系着菲律宾殖民地生命线的“马尼拉大帆船”(GaleódeMai)航线。

这条跨越太平洋的“白银航线”,将美洲墨西哥阿卡普尔港的白银运到马尼拉,再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运回美洲,利润极其丰厚,是西班牙在远东存在的根本目的。

以往,这条航线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太平洋本身的狂风巨浪,二是偶尔出现的荷兰海盗(但他们主要活动在东南亚海域,对广阔太平洋上的大帆船威胁有限)。

而现在,郑芝龙的崛起带来了第三种、也是更直接的威胁。他的势力范围虽然尚未直接延伸到吕宋岛以东的太平洋,但他完全控制了这条航线的起点——中国商品的源头。他可以通过限制流入马尼拉的中国商品数量和质量,间接掐住西班牙人的经济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