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 第93章 异域港口:暹罗

第93章 异域港口:暹罗(2 / 2)

一些暹罗渔船好奇地靠近了这艘看起来惨不忍睹、如同鬼船般的异国船只。船上的暹罗渔民皮肤黝黑,笑容淳朴,戴着宽边草帽,指着“圣卡特琳娜号”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但眼神中更多的是好奇而非敌意。

通过手势和有限的几个马来语词汇(东南亚贸易通用语),皮雷斯船长艰难地让对方明白了他们的处境:遭遇风暴,需要帮助,希望进入河道修理。

渔民们似乎理解了,他们比划着示意跟随他们的小船。

在暹罗渔船的引导下,“圣卡特琳娜号”艰难地驶入了那条宽阔的大河——湄南河(MeaChaoPhraya)。逆流而上了一段距离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宏伟的东方都市展现在他们面前。这就是暹罗王国的首都——大城(Ayutthaya)。

与澳门和马尼拉的紧凑和防御性布局不同,大城坐落于湄南河环绕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开阔,水道纵横。城市没有统一的城墙,而是由河流、运河(klog)和分散的堡垒组成防御体系。高耸的、造型优美繁复的佛塔(Prag和Chedi)是城市的天际线,它们覆盖着金箔或彩釉瓷砖,在热带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就能望见,仿佛一片金色的森林。

河面上舟楫穿梭,除了本地人的长尾船,还能看到中国的帆船、阿拉伯的三角帆船、甚至偶尔有印度和马来群岛的商船。空气中混合着各种语言和口音,显得繁忙而富有生气。

葡萄牙船员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并非恐慌。码头上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暹罗人,男女老少都有,他们穿着简单的纱笼(Sarog),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从破烂船只上下来的、狼狈不堪的西方人。他们的目光友善而平和,与马尼拉华人区那种隐藏在繁荣下的紧张感截然不同。

很快,当地的官员乘着小船到来。他们穿着丝绸衣服,态度礼貌而矜持。通过一位略通葡萄牙语的阿拉伯商人作为翻译,皮雷斯船长表明了身份和来意:葡萄牙澳门商船,遭遇风暴,请求允许停靠维修,并愿意支付一切费用。

暹罗官员仔细检查了他们的船只(确认确实没有军事威胁),询问了来龙去脉。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暹罗王国对外来者素来以政策开明、贸易自由著称。尤其是对葡萄牙人,自16世纪初双方就有了接触,暹罗王室欣赏葡萄牙的武器和技术,允许他们在首都附近定居和贸易,关系相对良好。

官员在请示上级后,很快给予了许可,并指派了一块专门的河滩地供他们修船,还带来了食物和清水。

踏上坚实土地的瞬间,许多葡萄牙水手几乎瘫倒在地,亲吻着土地,感谢天主的庇佑。他们终于从死亡的边缘被拉了回来。

随后几天,幸存者们在大城得到了难得的休整和补给。门多萨和工匠们忙着评估损伤,采购木材(暹罗盛产优质的柚木),雇佣本地工匠,日夜不停地修复“圣卡特琳娜号”。这需要时间,但他们至少安全了。

皮雷斯船长和门多萨则有机会仔细观察这座东南亚的佛教王国首都。他们被它的繁荣和独特文化深深吸引。市场里货物琳琅满目,从暹罗本地的稻米、鱼露、香料、象牙、锡器,到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的棉布,阿拉伯的香水,应有尽有。佛教寺庙(Wat)随处可见,僧侣们穿着橘黄色袈裟,托钵化缘,神情平静安详。社会秩序似乎并然有序,人们脸上带着一种澳门和马尼拉少见的、发自内心的安宁感。

这与欧洲殖民地那种剑拔弩张、唯利是图、宗教冲突激烈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有一种源自自身古老文明的自信和包容。

“他们似乎……并不害怕我们,也不特别崇拜我们。”门多萨观察后感慨道,“他们有自己的国王,自己的神佛,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只是众多来贸易的外国人中的一种。”

皮雷斯船长点点头:“暹罗是个强大的王国,不像菲律宾的部落。他们选择与我们贸易,而非被我们征服。这就是区别。”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看,他们这里也有日本人区、华人区、甚至我们葡萄牙人的小定居点。只要遵守他们的法律,纳税,似乎都能相安无事。”

这次意外的停靠,给了这些刚从死神手中逃脱的葡萄牙航海者一个全新的视角。世界并非只有欧洲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两种模式,也并非只有天主教与异教的尖锐对立。在远东,还存在着像暹罗这样拥有强大本土文明、善于利用外来贸易而非被其主导的国家。

大城的金色塔尖、宁静的佛教氛围、繁忙而有序的贸易景象,如同一剂舒缓的药膏,暂时抚平了风暴带来的创伤和恐惧。他们在这里不仅修复着船只,也在修复着身心,并重新思考着葡萄牙在这片复杂多元的世界中的位置。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遥远的澳门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他们的消息和运回的补给。暹罗的宁静只是暂时的避风港,他们的使命尚未完成,海洋的召唤和未知的挑战,仍在前方等待着这艘伤痕累累的船和它的船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