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事不宜迟(1 / 2)

暮色渐浓。

孟涛与许巍下了值,便径直来了庄上。

自去年孟涛父母及弟弟一家三口变卖了老家产业,举家迁来京城,购置了一处普通的二进院落安顿下来后(弟弟孟波仍是秀才功名,去年秋闱再次折戟),孟涛肩上的担子似乎更重了些。

他与春燕这些年靠着俸禄和精心经营,用积攒的银钱加上春燕的一部分嫁妆,合力在京郊买下了一个几十亩的小庄子,大部分田地都用来种植药材,因为有佳宜庄的药农教,药种、药苗不愁,种出来的药材供应给顾家在京的药铺,这又不愁销路。

余下的地种些粮食蔬菜,足以保证一大家子的日常嚼用。

如今他与春燕带着两个孩子仍住在大舅兄陈知礼的宅子里,方便当差,只偶尔回父母处团聚。

许巍的父亲是名县令,前年受人牵扯,差一点出了事,还是陈知礼出面找人摆平了,之后干脆辞官投奔儿子。

晚餐过后,众人聚在堂屋。

孟涛、许巍、吴再有两口子、陈知文,以及主心骨般的陈富才和郝氏,围坐在一起,气氛认真而略显凝重。

孟涛率先开口,语气沉稳:“小舅,知文,殿试既已考完,派官之事便是眼前最紧要的了。

同进士出身,授官是板上钉钉,但去哪里、任何职,其中大有讲究。

虽说知礼大哥远在江南,已提前给大理寺李大人和穆大人那边去过信,打了招呼,但咱们自家人也不能干等着。

该走动的关系,必须得走动起来,不能等着人家找咱,没有这样的理。”

他看向陈富才和郝氏:“二叔二婶,你们放心,这事我和许兄会尽力去办。

我们在京城这几年,也算站稳了脚跟,与穆大人、李大人府上都能说得上话。

只是,在去拜会之前,有件事必须得先定下来——你们是打算留京,还是外放回老家附近?是去是留总得有个定夺。”

陈富才闻言,心里叹息。

长兄陈富强和最有主见的侄子知礼都不在身边,他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下意识地看向儿子。

他是想留京城的,可儿子名次太低,会不会很难留?

还有,现在侄子一年给自己两口子一百两,他心里是不好意思的,其实庄上有没有他们也无所谓,庄头就管的很好,一年不足二十两,还一辈子是侄子的人。

不要吧?还真不行!

大儿子一家三口,小儿子还没有成亲,吃的住的都是庄上,当然也可以住城里的房子,可到底不是自己家。

如果他们一家凑钱跟春燕一样在城郊买个小庄子,小一点的,比如二三十亩,也是够了,但宅子还是买不起。

知礼都说过,两家人可以一起住一辈子,但如果知文他们想单住,他跟盼儿会给知文兄弟各买一个小院子。

……

知文态度明确:“爹,娘,我想留京。京城机会多,见识广,即便起点低些,也能有更多历练。

再者,姐夫和许大哥都在这里,我大哥一定也会回来,大家在一起,彼此也有个照应。”

他深知京城居大不易,但更渴望这里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