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心中一喜,连忙点头:“您放心,将军说话算话,绝不会连累您。”
三日后,李默趁着夜色,悄悄将“北方边境防御总部署”的底稿副本,送到了绸缎铺。钱六连夜将副本密封,交给专门负责传递情报的探子,快马送往登莱。
与此同时,京城宣武门的茶叶铺内,苏媚也在忙着策反崇祯身边的低级太监。沈文派来的探子中,有个叫“春桃”的女子,曾在苏州的戏班学过昆曲,说话温柔,最擅长与人打交道。苏媚让春桃以“茶叶铺侍女”的身份,经常去宫中给嫔妃送茶叶,趁机接触崇祯身边的小太监。
这天,春桃给坤宁宫送完茶叶,刚走出宫门,就看到一个小太监蹲在墙角偷偷抹眼泪。她走过去,轻声问道:“小公公,你怎么了?是不是受委屈了?”
小太监抬头一看,是经常来送茶叶的春桃,便哽咽着说:“我……我把万岁爷的奏折弄湿了,万岁爷生气了,要把我赶出宫,我要是出宫了,就没地方去了……”
春桃心中一动,这正是拉拢人心的好机会。她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小太监:“小公公别着急,我有个办法。你去御膳房找刘公公,就说苏掌柜让你去拿‘碧螺春’,刘公公欠苏掌柜一个人情,肯定会帮你在万岁爷面前求情。”
小太监半信半疑,但走投无路之下,还是按照春桃说的去了。没想到,刘公公真的帮他求了情,崇祯帝虽然还在生气,但也没再提赶他出宫的事。
第二天,小太监特意来到茶叶铺,对着苏媚和春桃连连道谢:“多谢苏掌柜,多谢春桃姑娘,要是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苏媚笑着说:“小公公不用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以后你在宫里要是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们,能帮的我们一定帮。”
一来二去,小太监与苏媚、春桃渐渐熟络起来。他名叫“小禄子”,是崇祯身边负责整理奏折的小太监,虽然不能直接看奏折内容,但能听到崇祯与内阁大臣的对话片段。苏媚见时机成熟,便委婉地提出,想知道一些“朝廷对后金的看法”,小禄子感念苏媚的恩情,也没多想,便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说了出来:“前几天,首辅温大人和万岁爷商量,说后金最近在锦州按兵不动,可能想和咱们和谈,万岁爷没同意,说要再看看情况……”
这个消息,正是王巢一直想知道的“后金与明朝的和谈意向”。苏媚立刻将消息记录下来,密封后送往登莱。
随着10名探子陆续到位,京城情报网络的触角不断延伸。除了李默和小禄子,探子们还策反了御史台的一名书吏,拿到了“流寇动向内部评估报告”——报告中提到,李自成的起义军已占领河南南阳,下一步可能会向湖广进军,而张献忠则在四川与明朝军队周旋,朝廷暂时无力抽调兵力围剿,只能派地方军队应对。
这些情报如同一条条溪流,源源不断地从京城流向登莱。七月初,当最后一份“北方边境防御总部署”的副本送到王巢手中时,他正坐在书房里,逐一翻看近期的情报汇总——朝廷对后金的防御部署、和谈意向、流寇动向,所有他想要的核心情报,都已集齐。
就在王巢放下情报的瞬间,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检测到宿主已获取朝廷核心情报(北方边境防御部署、后金和谈意向、流寇动向评估报告),情报网络渗透深度达京城核心圈层,据点运作稳定,人员策反有效,判定情报网络完成度100%。”
“当前‘稳固根基’任务总进度:粮食储备100%(30%权重)+防御工事100%(30%权重)+情报网络100%(40%权重)=100%,任务进度+3%(此前综合进度97%),任务所有子项均达标,进入最终验收阶段。”
王巢心中一松,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从崇祯十二年接手山东,到如今“稳固根基”任务达标,整整十六个月,他带领山东军民,从应对荷兰人的贸易博弈,到安置五万流民,从训练水师远洋作战,到修建四大战略要地的防御工事,再到渗透京城情报网络,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也走得扎实。
“将军,赵峰统领来了。”亲兵的通报声传来,王巢起身道:“让他进来。”
赵峰走进书房,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将军,京城的探子传来消息,李默和小禄子都很安全,李默的儿子已经痊愈,我们按约定,给他在济南安排了一个文书的差事,下个月他就会带着家人离开京城;小禄子在宫里也更受信任了,还能听到更多内阁的对话。”
“好。”王巢点头,拿起桌上的情报汇总,“这些情报,你拿去让情报局整理成册,一份存档,一份分发给李虎、郑海、沈文,让他们根据情报调整部署——李虎要重点加强德州的防御,对应后金的边境部署;郑海要让水师加强巡逻,防止后金勾结海盗;沈文要关注河南的流寇动向,提前储备粮食,避免流寇袭扰流民安置点。”
赵峰接过情报汇总,躬身应道:“属下明白,这就去办。”
“等等。”王巢叫住赵峰,“情报网络虽然达标,但不能放松。让钱六、苏媚和探子们继续留在京城,保持与李默、小禄子的联系,后续朝廷的动向,尤其是对山东的政策,还要及时传回。”
“属下记住了。”赵峰说完,转身离开书房。
王巢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登莱城。此时已是七月,暑气正盛,街道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流民安置点的麦田里,金黄的小麦已经成熟,正等着收割;军工坊的烟囱里,浓烟滚滚,第一台蒸汽机床的组装已进入尾声;蓬莱港的海面上,水师的战船正在巡逻,帆影点点,守护着山东的海疆。
这就是他一手打造的山东——粮食充足,防御稳固,情报通畅,军民同心。王巢知道,“稳固根基”任务的完成,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要利用蒸汽机床推动工业发展,让山东的军工与民生再上一个台阶;要让水师远航南洋,拓展海上贸易,为山东积累更多财富;要训练出一支更强的军队,不仅能抵御后金与流寇,还能为大明的复兴贡献力量。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沈文拿着一份奏折匆匆走来:“将军,朝廷的奏折到了,崇祯帝嘉奖您‘治鲁有方’,还让您下个月去京城述职。”
王巢接过奏折,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去京城述职,既能当面了解崇祯帝的想法,也能趁机观察朝廷的动向——这正是他下一步想要做的。他抬头望向京城的方向,眼中充满了坚定:“好,下个月,我就去京城走一趟。”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登莱城的屋顶上,也洒在王巢的身上。他知道,一场更大的挑战即将到来,但他已做好准备——有山东这稳固的根基在,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他都有信心应对。而大明的复兴之路,也将从这片土地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