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十二月下旬,济南府的城墙加高工程已完成一半。沈文前来巡查时,见城墙已从原来的两丈高增至三丈,顶部加宽至两丈,可容纳两列士兵并行。城门处的瓮城也已初具规模,瓮城呈半圆形,周长两百步,内部预设了拒马与陷阱,城门上方的箭楼内,工匠们正安装十二斤重炮,炮口对准城外的官道。
“按现在的进度,济南府的城墙可在明年一月底完工,比原定计划提前半个月。”负责施工的参政汇报,“改良粟米的秸秆我们也派上了用场,混合泥土铺设在城墙顶部,既能防滑,又能在冬季保暖,减少城墙因冻融受损的风险。”
沈文点头,走到城墙边,用手敲击砖石,听到清脆的响声,心中大安——这说明城墙砌筑牢固,无空心或松动的情况。“粮道会继续保障糯米浆与粮食的供应,你们只管加快进度,确保质量。”沈文说,“济南是粮道枢纽,城墙必须按时完工,才能保障后续的粮食调运安全。”
崇祯十年正月初,一场大雪覆盖山东,工事建设却未停。登莱的铁皮粮仓旁,工匠们冒着风雪安装最后一批铁板,而登莱城的城墙外侧,花岗岩基座已全部砌完,正准备砌筑青砖。王巢冒着风雪巡视工地,见民夫们戴着棉帽,穿着官府发放的棉衣,正将青砖运往城墙顶部,士兵们则在旁协助传递,动作娴熟。
“雪天路滑,搬运材料时要慢些,安全第一。”王巢对身边的李虎说,“各工地的粮食供应要跟上,每日加一顿肉粥,让民夫和士兵们能抵御严寒。”
李虎应道:“末将已通知各府,从今日起,每日午餐加一碗肉粥,肉是从卫所的养猪场调拨的,足够支撑到工事完工。”
正月中旬,济宁的堡垒建设率先完工。陈武带着士兵在堡垒内举行入驻仪式,堡垒的核心建筑高三层,第一层是粮仓与水井,第二层是士兵营房,第三层是指挥室,顶部设有了望塔,配备四门十二斤重炮。堡垒两侧的烽火台已投入使用,哨兵正用望远镜观察远方,信号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报告千户,发现一支商队从河南方向而来,已确认是大明商人,无异常。”哨兵从了望塔上喊道。
陈武走到堡垒门口,见商队缓缓靠近,商人们看到坚固的堡垒与驻守的士兵,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有你们驻守在这里,我们走商也放心多了!”商队首领上前拱手,“之前听说后金可能南下,我们都不敢走这条道,如今看到这么坚固的堡垒,再也不用担心了。”
陈武笑着回应:“这是我们的职责,只要有我们在,就不会让敌人从这里过去。”
二月初,德州、青州的城墙先后完工。德州城的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外侧的花岗岩基座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箭楼内的火炮已调试完毕,炮口对准北方的官道;青州城的瓮城已投入演练,士兵们模拟敌人攻城,通过瓮城的闸门将“敌人”引入,再从箭楼与城墙顶部发起攻击,演练场面激烈,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彻云霄。
二月下旬,登莱城的城墙建设进入最后阶段。王巢站在城楼上,看着工匠们安装最后一座箭楼的匾额,匾额上刻着“镇海”二字,字体雄浑有力。“登莱临海,这座箭楼不仅要抵御陆上敌人,还要防备后金水师,所以取名‘镇海’,寓意镇守海疆。”王巢对身边的官员说,“城墙完工后,水师要加强巡逻,确保登莱港的安全,南洋采购的粮食与物资,还要靠港口运入山东。”
三月初,济南府的城墙终于完工。沈文与周通一同巡查,见城门处的瓮城已全部封闭,拒马与陷阱就位,箭楼内的火炮也已校准完毕。城墙顶部的马面上,士兵们正操练射击,燧发枪的枪声在济南城上空回荡。“从去年十一月动工,到今年三月完工,四个月时间,我们建成了四城两堡的防御体系,这是全山东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沈文感慨道,“如今粮足城固,我们再也不用怕后金的进攻了。”
三月中旬,王巢召集文武官员,在都指挥使府举行防御工事验收仪式。各府上报的完工报告显示:登莱、青州、济南、德州四城的城墙均已达到“高三丈、宽两丈”的标准,共增设箭楼八十座、火炮阵地四十处,架设十二斤重炮两百门;临清、济宁两处堡垒已全部完工,派驻的一万精兵已完成训练,可随时投入战斗;民团参与工事建设的民夫达两万五千人,其中八千余人凭工役记录兑换了田契,已返回各府准备春耕。
“防御工事虽已完工,但我们不能松懈。”王巢站在厅内,目光扫过众人,“接下来,各卫所要加强城防训练,熟悉火炮与箭楼的使用;粮道要继续储备粮食,确保军需民食;水师要加大渤海巡逻力度,防止后金水师偷袭。我们建设这道防御体系,不是为了固守,而是为了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便北上抗金,收复失地!”
厅内官员齐声应和,声音洪亮,穿透议事厅的门窗,传到都指挥使府外。此时的山东大地,冰雪已消融,田野里的麦苗开始返青,改良粟米的种子已运抵各府,农户们正忙着春耕;卫所的士兵们在城墙上操练,火炮的轰鸣声与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王巢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铁皮粮仓与坚固的城墙,心中暗忖:“粮足、城固、兵强,如今的山东,已不是去年那个缺粮少食的地方了。明年开春,便是我们北上的时候,后金欠大明的,欠山东百姓的,我们要一点一点讨回来!”
窗外的阳光洒在王巢身上,也洒在山东的土地上,照亮了防御工事上的砖石,照亮了田野里的麦苗,更照亮了山东军民收复失地的希望。这道用砖石、汗水与决心筑起的防御体系,不仅守护着山东的安宁,更将成为大明北疆最坚实的屏障,抵御外敌,守护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