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在狂乱的规则潮汐中挣扎,如同暴风中一片残破的树叶。每一次颠簸都让舰体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维修小组在昏暗闪烁的应急灯光下与时间赛跑,试图在下一个更大的“浪头”拍来之前,加固这艘承载着他们所有希望的方舟。
易修被雷吼和星岚强行送回了他的休息舱。他几乎无法站立,归墟之力透支带来的反噬如同无数细小的冰针,持续刺扎着他的灵魂核心。与“灰烬王座”的联系也变得异常微弱,那座孤悬于意识深处的王座,此刻被浓厚的灰烬迷雾所笼罩,若隐若现,传递来的不再是力量,而是一种沉重的、仿佛背负了整个宇宙寂寥的疲惫感。
他盘膝坐在冰冷的地板上,摒弃外界一切干扰,意识艰难地向内收缩,试图重新触碰那座力量的源泉。这不是修炼,而更像是一种本能的求生,如同即将冻毙的人拼命追寻一丝微弱的火苗。
意识在虚无中漂流,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再次“看”到了那座王座。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寂,表面的灰烬不再流转,而是如同死寂的积雪。王座本身散发出的光芒也黯淡到了极点。
易修的意识缓缓靠近,如同朝圣者走向一座荒芜的神庙。当他终于触及王座冰冷的基座时,一股庞大而混乱的信息流夹杂着难以言喻的情感冲击,猛地涌入他的意识。
这不是主动的交流,更像是王座本身承载的记忆和情绪,因他的虚弱而失去了控制,决堤般涌出。
他“看”到了……星辰的诞生与湮灭,不是宏观的壮丽,而是微观的、法则层面的编织与崩解。他“感受”到了一种极致的“空”——并非虚无,而是万物归于沉寂、连“存在”这个概念都即将消融前的最终状态。这就是归墟的尽头,是连“无”都即将不存在的背景板。
在这极致的“空”中,他捕捉到了一些更加碎片化、却带着强烈意志烙印的痕迹——
……一个辉煌的水晶文明(星灵族)在终极的黑暗降临前,举全族之力,将文明的精华、对法则的理解、以及对“存在”的不甘渴望,凝聚成一颗“种子”……他们并非想对抗黑暗,而是想在黑暗吞噬一切后,于绝对的“无”中,重新定义“有”的起点……这颗“种子”,就是“方舟”概念的雏形……
……无数代“织法者”前赴后继,探索宇宙的规则边界,试图找到那条在寂灭中保留火种的路径……他们中的佼佼者,曾抵达过类似“徘徊者之门”的法则异常点,并在那里留下了惊鸿一瞥的记录……记录中充满了震撼与恐惧,他们窥见到了规则背后的“织网者”,也感受到了自身文明的渺小……最终,那些最杰出的探索者,大多湮灭在了规则的深层结构之中,唯有零星的感悟传递回来……
……还有一股更加古老、更加晦涩的意志碎片,冰冷、绝对、毫无情绪波动,如同宇宙本身设定的程序……它似乎在不断地“扫描”、“评估”、“修正”……这就是“观测者”留在规则层面的印记吗?……
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如同海啸般冲击着易修的意识,让他本就虚弱的状态雪上加霜。但他死死守住灵台最后一丝清明,如同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努力从这些碎片中汲取着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他逐渐明白,“灰烬王座”并不仅仅是他个人力量的显化,它更像是一个“接口”,一个连接着“归墟”背景板,并承载了星灵族乃至更古老存在部分遗志的“枢纽”。他所使用的归墟之力,本质上是从“空”中汲取能量,并凭借自身意志进行“定义”。而透支的力量,就是在过度攫取“空”本身,自然会引来“空”的反噬——那种万物寂寥的疲惫感。
“接纳……而非对抗……”一个明悟在他心中升起。他不再试图强行从王座中抽取力量,而是尝试着放松心神,去“接纳”周围环境中那狂暴混乱的规则能量。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举动。外界的规则是破碎且充满恶意的,直接吸纳无异于引火烧身。但易修引导着这些能量,并非融入己身,而是导向那座沉寂的“灰烬王座”。
起初,狂暴的能量涌入让王座周围的灰烬迷雾剧烈翻腾,王座本身也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但渐渐地,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混乱的、充满破坏性的规则碎片,在触碰到王座基座的瞬间,仿佛被一种更本源的力量所中和、所转化,虽然无法立刻变为有序的能量,但那股纯粹的破坏性却被剥离、沉淀下来,化为了王座基座上……新的灰烬。
而一丝微弱但精纯的、带着“空”之特质的能量,则从王座中反馈而出,滋润着易修干涸的灵魂。虽然量很少,却如同甘霖,让他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