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内部分歧(1 / 2)

漫长的冬季终于在北风的逐渐势微中缓缓退去。阳光变得有了些许温度,开始顽固地消融着覆盖大地的深厚积雪。

冻土表层开始变得泥泞,无数溪流从雪被下挣脱出来,汇入“寒川”,使其水量暴涨,波涛汹涌,甚至冲垮了部分临时搭建的取水码头。

“北疆第一垒”及其东西延伸的长城防线,如同冬眠醒来的巨兽,伤痕累累,却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但冬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困难的终结,而是新一轮、更复杂挑战的开始。

首先到来的是“春汛”的考验。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流,不仅威胁着河岸工事,更严重的是,它浸软了长城墙体那尚未完全坚固的夯土和石基。

数段墙体出现了滑坡和裂缝,尤其是地势较低或排水不畅的工段,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坍塌。

邓艾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紧急抢修,加固地基,开挖排水沟渠,这严重拖慢了新一年墙体加高和延伸的进度。

更致命的威胁来自悄然复苏的土着。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和酝酿,周边的土着部落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他们的袭击不再局限于小股骚扰,而是变得更有组织,更具针对性。他们充分利用春汛造成的混乱和汉军忙于抢修工事的时机,开始精准出击。

他们专门袭击负责排水和抢修的奴隶队伍,杀害监工,破坏工具,甚至挖掘小的决口引导水流冲击墙体地基。

随着道路变得泥泞难行,从后方来的补给车队成了最好的目标。他们设置路障,挖掘陷阱,伏击运输队,虽然难以全歼护卫,但成功延缓了物资送达的时间,并造成了持续的损失。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将病死的动物尸体或阵亡汉军的残破盔甲丢弃在水源上游,甚至进行某种诅咒仪式,试图散播瘟疫和恐惧。

然而,最大的危机,却来自内部。

持续的高压、无尽的苦役、看不到希望的牺牲、以及严酷环境的折磨,终于超出了许多人的承受极限。

奴隶营中,绝望在蔓延。一个冬季的死亡和饥饿,让奴隶们的反抗从个体的、冲动的,开始向小规模的、有预谋的转变。他们暗中传递消息,偷偷磨尖工具,甚至策划了几次险些成功的暴动。

满宠的镇压变得更加疯狂和恐怖,但恐惧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反而催生出更极端的绝望反抗。

军队内部,厌战和怨气在滋生。尤其是底层士卒,他们看不到征服带来的荣耀,只看到无休止的巡逻、战斗、以及同伴的不断死亡。

军饷和赏赐因为后勤困难时常拖欠,家乡音讯全无。一些军官也开始私下抱怨张辽的严苛和皇帝的穷兵黩武,认为这北疆长城是一个吞噬生命的无底洞。

裂痕,最先在高层会议上公开爆发。

这一日,商讨春季攻势和补修计划的会议上,张合(从后方赶来)首先发难,他的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不满。

“大将军!开春至今已一月有余,我军非但未能向前推进一里,反而疲于修补冬损,应对袭扰!粮草补给迟迟不至,军中存粮仅够半月之用!士卒怨声载道,奴隶暴动频仍!”

“如此下去,莫说筑城,恐全军覆没于此亦未可知!是否…是否应暂缓工程,甚至…暂时收缩至朔风堡,待后勤稳固、土寇肃清后再图进取?”这是他第一次公开提出如此消极的建议。

马超立刻反驳,但他的话语也失去了往日的狂傲,多了几分焦躁:“收缩?那我们去年冬天不是白守了?死的兄弟不是白死了?必须打!集中兵力,把方圆百里的野人扫荡干净!杀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