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骨香散 > 第2章 惊魂记

第2章 惊魂记(1 / 2)

第四幕:现场惊魂

快到青龙村的时候,远远就看到水库的方向围了不少人。驴车刚停下,刘权利就迎了上来,满脸堆笑:“是省考古队的毛同志和国家博物馆的郭同志吧?可把你们盼来了!”

毛三和郭维点了点头,跟着刘权利往水库边走。越靠近水库,空气里的土腥味越浓,脚下的路也越来越软,全是厚厚的淤泥。走到水库边,毛三和郭维都愣住了——干涸的湖底像一片巨大的泥滩,龟裂的淤泥块层层叠叠,踩上去“咔嚓”作响,中间的位置,四座半埋在淤泥里的石兽赫然在目,青龙昂首、白虎蹲伏、朱雀展翅、玄武缩颈,虽然浑身裹着黑泥,眉眼间的威严却半点未减,像四个沉默的守卫,蹲在烈日下不知多少年。

“这就是老王说的‘石狮子’?”毛三快步走过去,蹲在朱雀旁边,从背包里掏出竹片,小心翼翼地刮去石兽背上的淤泥。朱雀的翅膀线条流畅,羽毛的纹路雕刻得细致入微,爪子深陷在基座里,指尖的棱角还带着几分锋利。“看这雕刻手法,很像是宋代的风格,”他摸了摸石兽的边缘,“宋代石兽讲究写实,羽毛、肌肉的线条都很规整。”

郭维没说话,他走到玄武旁边,蹲下身,手指拂过基座表面。淤泥下露出几道模糊的纹路,不是常见的云纹或缠枝纹,而是一种类似波浪的曲线,中间还夹杂着几个奇怪的符号,像是某种文字,又像是图案。“毛同志,你过来看看这个,”他招手道。

毛三走过去,盯着那些纹路看了半天,眉头皱了起来:“这纹路确实少见,不像是中原地区的样式。但朱雀的造型,我还是倾向于宋代。”

“不能只看造型,”郭维推了推眼镜,“唐代豫西一带和突厥、吐蕃往来频繁,很多墓葬会融入异域元素。这基座的纹路,说不定就是唐代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证据。”

两人正争论着,旁边的村民们越聚越多,嗡嗡的议论声盖过了风吹淤泥的“沙沙”声。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杖,眯着眼睛打量石兽:“我嫁过来那会儿,就听我公爹说,这底下有座老坟,是个大官的,当年修水库时没敢挖,直接淹了。现在水干了,怕是要出来‘透气’了。”

“啥透气?我看是有宝贝!”一个年轻后生搓着手,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石兽脚下的淤泥,“说不定挖开就能找到金银珠宝,咱们村的旱情不就解了?”

人群里的张狗剩听得心痒,悄悄往后退了两步,猫着腰绕到白虎石兽后面,见没人注意,捡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朝着石兽的耳朵砸去——他听说老坟里的石兽耳朵里常藏着玉塞,想砸开看看。“咚”的一声闷响,石头撞在石兽上,弹了回来,溅了他一脸黑泥。

“张狗剩!你敢瞎动!”毛三的声音像惊雷般炸响,他猛地转过身,快步冲了过去。张狗剩吓得一哆嗦,手里的石头“啪”地掉在地上,转身就想溜,却被毛三一把抓住了后领。“这是文物!你要是砸坏了,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张狗剩挣了挣,没挣开,脸涨得通红:“我、我就是看看,又没真砸坏……”

刘权利也跑了过来,对着张狗剩的屁股踹了一脚:“你这混小子,一天不惹事就浑身难受!还不快给毛同志道歉!”

张狗剩嘟囔着说了句“对不起”,毛三松开手,他立刻像兔子一样窜进了人群,再也不敢露头。

毛三看着他的背影,脸色沉了下来,对刘权利说:“村长,麻烦你再加派几个人守着,把警戒线往外扩,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石兽。另外,告诉村民,这是国家文物,谁要是敢私自破坏或者偷挖,绝不姑息。”

“哎,好!我这就去安排!”刘权利连忙应着,转身吆喝着召集村民布置警戒。

太阳渐渐升到头顶,晒得人头晕眼花。毛三和郭维找了块相对阴凉的石头坐下,拿出水壶喝了口水。“不管是唐是宋,这四座石兽都说明清理出墓道入口,看看里面的情况。”

郭维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玄武的基座上:“那些纹路我得画下来,回去查查看有没有相关的记载。另外,我总觉得这石兽的位置有点奇怪,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虽是四象方位,但一般墓葬的石兽会对称排列,这四座好像稍微有点偏移。”

毛三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发现朱雀和玄武的位置比常规的四象布局稍微偏西一点。“可能是修建时的误差,也可能是后来水库蓄水冲刷导致的位移,”他说,“先不管这些,等清理完入口再说。”

就在这时,负责警戒的村民突然喊了一声:“毛同志!你们快来看!这石兽底下好像有东西!”

毛三和郭维立刻跑了过去,只见一个村民正蹲在青龙石兽旁边,指着石兽爪子下的淤泥:“刚才我看到这里有个洞,好像是人工挖的。”

毛三蹲下身,用竹片小心地清理淤泥,很快,一个拳头大的洞口露了出来,黑黝黝的,深不见底。他掏出打火机,打着了凑过去照了照,能看到洞口内壁很光滑,像是被人长期摩挲过。“这不是自然形成的,”他皱着眉,“像是有人故意挖的。”

郭维也凑过来看了看:“洞口边缘的泥土很新鲜,应该是最近才挖开的。会不会是张狗剩刚才弄的?”

“不像,他没这么大的胆子挖这么深,”毛三摇了摇头,心里升起一丝不安,“说不定还有其他人盯上这里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是刘权利和一个村民在争执。毛三和郭维走过去,只见那村民涨红了脸,大声说:“凭啥不让我们靠近?这水库是咱村的,底下的东西也该是咱村的!”

“你懂个啥!这是国家文物!”刘权利急得跳脚,“毛同志说了,谁要是敢乱碰,要坐牢的!”

“坐牢?我看你们是想私吞!”那村民不依不饶,周围几个村民也跟着起哄。

毛三走上前,沉声道:“大家安静一下。这座墓葬是古代先民留下的遗产,属于国家,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考古队来这里,是为了保护文物,研究历史,不是为了私吞。等发掘结束后,文物会送到博物馆展出,大家都能看到。”

村民们安静了下来,但脸上还是带着怀疑。郭维补充道:“而且,墓葬里的东西大多是历史研究价值,不是现金。要是私自挖开,很可能会破坏文物,到时候不仅拿不到好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好说歹说,村民们终于散了。刘权利擦了擦额头的汗,对毛三和郭维说:“这村里人没见过啥世面,就认实在的。你们别往心里去。”

毛三摇了摇头:“我明白。关键还是要尽快清理出墓道,让大家看到我们是在正经做事。”

当天下午,毛三和郭维带着几个愿意帮忙的村民,开始清理石兽周围的淤泥。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淤泥粘在身上,又脏又痒,但没人抱怨。一直清理到傍晚,墓道的入口终于露出了一角——是用青石板封死的,上面刻着模糊的花纹。

“今天先到这里吧,”毛三看了看天色,“天黑了不安全,明天再继续清理。”

众人收拾好工具,陆续离开。毛三和郭维留在最后,看着暮色中的四座石兽,心里都沉甸甸的。风刮过湖底,带着一丝凉意,石兽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是在黑暗中蠕动。

“你觉得那个洞口是谁挖的?”郭维突然问。

毛三摇了摇头:“不好说。可能是盗墓的,也可能是村里想发财的人。不管是谁,我们都得加倍小心。”

就在这时,远处的黑暗中突然闪过一个黑影,快得像一阵风,瞬间消失在芦苇丛里。毛三心里一紧,刚想追上去,却被郭维拉住了。“别追,天黑看不清,不安全,”郭维低声说,“我们先回去,明天加强警戒。”

毛三点点头,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后和郭维一起离开了湖底。黑暗中,只有四座石兽静静地蹲在那里,守护着地下的秘密,也守护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第五幕:暗流涌动

第二天一早,毛三和郭维就带着工具来到了水库。刚到湖底,就发现昨天清理出的墓道入口处,青石板上多了几道新鲜的划痕,像是被撬棍撬动过。

“有人夜里来过!”毛三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他蹲下身,仔细查看划痕,“痕迹很新,应该是后半夜弄的。”

郭维也凑过来看了看:“看划痕的方向,像是从外面往里撬的,但青石板很结实,没撬动。”

刘权利也赶了过来,看到划痕,吓得脸都白了:“这、这是谁干的?难道真有盗墓的?”

“很有可能,”毛三说,“村长,你昨晚安排的人呢?怎么没发现动静?”

刘权利支支吾吾地说:“我安排了两个人守着,他们说后半夜太困,就眯了一会儿……”

“胡闹!”毛三气得不行,“这种时候怎么能大意?要是文物丢了,谁负责?”

刘权利连忙赔罪:“是我没安排好,我这就换两个人,让他们24小时盯着,再不敢偷懒了!”

毛三没再说话,转身拿起工具,开始清理青石板周围的淤泥。郭维则走到昨天发现的那个洞口旁边,蹲下身观察,发现洞口比昨天大了一点,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反光。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从洞口里摸出了一小片金属碎片,上面沾着黑泥,擦干净后,露出了暗红色的光泽。

“毛同志,你看这个,”郭维把金属碎片递给毛三。

毛三接过来看了看,眉头皱得更紧了:“这是铜片,看氧化程度,不像是古代的,倒像是近代的。难道昨晚来的人,是用金属工具撬的青石板?”

“很有可能,”郭维说,“而且这片铜片的边缘很锋利,像是被特意磨过的,可能是盗墓贼用的工具碎片。”

两人正说着,县文化馆的小赵骑着自行车赶来了。他看到湖底的石兽和墓道入口,眼睛都亮了:“毛同志,郭同志,你们来得真早!这就是发现的古墓吗?太壮观了!”

“小赵,你来的正好,”毛三把铜片递给小赵,“昨晚有人来撬墓道的青石板,这是现场留下的碎片,你帮忙送回县文化馆,让他们鉴定一下,看看是什么材质,有没有相关的线索。”

“好!我这就去!”小赵接过铜片,小心翼翼地包好,骑着自行车又匆匆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毛三和郭维带领村民,加快了清理墓道的速度。青石板被一点点清理出来,上面的花纹也逐渐清晰——是一幅车马出行图,虽然有些磨损,但能看出马车的造型、马匹的姿态,都很像是唐代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