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 / 2)

七日后,霸陵大营旌旗招展,营门大开。刘协在徐晃及虎贲精锐的护卫下,风尘仆仆却神采奕奕地返回了大营。

以司空杨彪为首,钟繇、士孙瑞、贾诩等文武重臣,以及杨奉、马腾、张济等将领,早已在营门外列队恭迎。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陛下万岁!”众人齐声高呼,声震四野。场面隆重,言语间皆是恭维天子西征凉州、击破韩遂的赫赫武功。

刘协笑着摆手,与众人一同进入中军大帐。然而,刚一落座,帐内的气氛便从表面的欢庆转为了一丝凝重。

杨彪率先出列,脸上带着后怕与担忧,躬身道:

“陛下!老臣……老臣万死!陛下亲冒矢石,深入险地,虽天威浩荡,克定凉州,然万金之躯,关乎社稷存续,岂可屡屡以身犯险?若有差池,臣等万死难赎其罪啊!还请陛下日后务必以龙体为重,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即可!”

钟繇、士孙瑞等人也纷纷附和,言辞恳切,虽为臣子,却带着长辈般的关切与责备。

刘协听着众人的“埋怨”,只是笑嘻嘻地掏了掏耳朵,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

待众人说完,杨彪神色一肃,再次开口,这次却是请罪:

“陛下,此外,老臣要弹劾侍中杨修!身为近臣,扈从陛下西征,未能尽到规谏之责,致使陛下涉险,此乃失职大过!请陛下革去其侍中之职,以示惩戒!”

一旁的杨修闻言,立刻低下头,不敢言语。

刘协哈哈一笑,摆了摆手:

“哎呀,司空言重了!德祖此次随朕西行,表现甚佳!虽说身手嘛……是差了点意思,被吓得够呛,但忠勇之心可嘉!是朕偏要带他去的,岂能怪他?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他目光扫过杨修和钟繇,继续道:

“此次能说动马腾将军弃暗投明,共击韩遂,钟繇大夫深入虎穴、陈说利害是首功!杨修临机决断,献策诈降李傕,助我军大破其精锐,亦是功不可没!这些功劳,朕都记着呢!待攻下长安,一并叙功封赏!”

杨彪见天子如此维护杨修,并明确表功,心中虽仍担忧,却也松了口气,不再多言,躬身道:“陛下圣明。”

此时,马腾出列,命人呈上一个木匣,打开后,里面正是经过硝制、面目狰狞的李别人头。

“陛下,此乃逆贼李傕族弟、助纣为虐之李别首级!已于七日前,依计诱其出城,围而歼之!”

刘协看了一眼,点了点头,饶有兴趣地问:“哦?这么快就得手了?具体是如何办的?说与朕听听。”

马腾恭敬回道:“全赖陛下洪福与司空大人运筹!乃是杨侍中定下诈降之计,由末将遣子马休持降书入长安为质取信李傕,杨太尉居中调度,杨奉将军配合佯动,方诱得李别率精锐出城,得以一举歼之!”

刘协闻言,眼中一亮,笑道:“好!好一个连环计!杨司空老成谋国,调度有方!朕让你监国,真是选对人了!马将军深明大义,亲冒风险,亦是功勋卓着!”

杨彪连忙谦辞:“老臣惶恐!此皆陛下天威所向,将士用命之功,老臣岂敢居功!”

“诶,有功就是有功,不必过谦!”刘协心情大好,对一旁的刘艾道:“刘艾,都详细记下!杨司空、马将军、杨侍中、钟大夫……所有人的功劳,一件不许漏!待克复长安,朕要重重封赏!”

“臣遵旨。”刘艾躬身应道。

刘协伸了个懒腰,感觉休息得差不多了,正准备召集众将,商议总攻长安的具体部署,忽然帐外侍中高声禀报:

“启禀陛下!营外有使者求见,自称乃河内太守张杨遣来,有要事禀奏陛下!”

刘协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张杨?张稚叔?他倒是消息灵通。宣他进来吧,朕倒要看看,给朕带来了什么消息。”

帐内众人也纷纷收敛心神,目光投向帐门,好奇这位一直驻守河内的地方实力派,在此刻派来使者,究竟意欲何为。

帐帘掀开,一名身着整齐官服、仪容端正、一看便是久历官场的中年文士稳步走入,来到帐中,对着御座上的刘协大礼参拜,声音清朗:

“臣,河内太守麾下从事董昭,奉我主之命,特来拜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岁!我主张太守闻听陛下龙驭西归,克定逆乱,欣喜万分,特遣臣前来,呈上勤王之意,愿率河内之兵,供陛下驱策,共襄复汉盛举!”

他这番话说完,帐内不少将领,如张济等,都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嗤笑声。张济更是直接开口道:

“董从事,你家张太守这勤王之心,来得可真是时候啊!陛下如今扫平雍凉在即,长安指日可下,他这才想起来要勤王?早干嘛去了?”

其他文臣武将也纷纷面露讥诮之色,觉得张扬此举颇有投机取巧、摘取胜利果实之嫌。

董昭面对众人的嘲讽,脸上并无窘迫,反而拱手向四周环揖,高声辩解道:

“诸位将军、诸位明公!此言差矣!非是我主张太守不愿早来,实是陛下天威赫赫,用兵如神,进展之神速,远超我等预料啊!”

他转向刘协,语气诚恳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恭维:“陛下明鉴!当初我主在河内,最早听闻陛下圣驾抵达新丰,便欲起兵来迎。然河内地处要冲,毗邻袁绍、曹操等强藩,兵戈之地,岂敢擅离?”

“故遣臣星夜兼程,欲至新丰请示陛下旨意。孰料臣刚到半路,便闻陛下已东进华阴!臣只好转道华阴,可等臣赶到华阴,陛下又已挥师西进,大破李傕于霸陵!”

“臣一路追赶陛下旌旗,直至今日方得觐见天颜!陛下月余之间,连战连捷,扫荡群丑,此等雷霆之势,古之明君亦不过如此!我主在河内,是欲勤王而无门,欲效忠而追不及啊!”

他这番说辞,表面上是在叫屈辩解,实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刘协军事能力和辉煌战绩的由衷赞叹与推崇。

帐内众将听了,虽然觉得张扬还是滑头,但董昭这番马屁,确实拍得让人舒服,不由得都面露得色,与有荣焉。

刘协坐在上面,听着董昭这通既解释了迟来原因、又狠狠夸赞了自己的话,心里也十分受用,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摆了摆手道:

“好了好了,董卿平身吧。张太守有心了,朕心甚慰。”

董昭这才松了口气,谢恩起身。

刘协饶有兴致地问道:“董卿,张太守河内郡,如今有多少兵马?粮草辎重可还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