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52章 车间与春日的齿轮声

第152章 车间与春日的齿轮声(2 / 2)

“我爹会!”狗剩突然喊起来,手里还举着个捡来的铜螺帽,“我爹在农机厂打铁,能把钢筋弯成圈!”他爹是公社农机厂的锻工,前阵子刚帮厂里打了批铁锹,手艺在全县都有名。林小满眼睛一亮:“让你爹来试试?我们出工分!”

孩子们一听有新活儿,比谁都积极。阿泽自告奋勇去叫狗剩爹,临走前还不忘把算术卡片塞进兜里,说要“现场演示计算方法”;宛宛把薄荷分给每个孩子一片,说“含着这个就不困了,能帮大人递工具”;二丫则搬来小板凳,让李师傅坐着画图,自己蹲在旁边给铅笔削尖——她削铅笔的技术是跟林小满学的,转着圈削,笔尖又尖又圆。

没过多久,狗剩爹就背着个铁匠炉来了,炉子里的炭火还红彤彤的,铁砧子用麻绳捆在木板车上,叮当作响。他是个黑瘦的汉子,手掌上全是老茧,见了李师傅就搓着手笑:“听说要给出口袋赶工,我把家里的活儿推了就来。这盘管不难打,就是得量准尺寸,差一分都装不上。”

车间里原本拥挤不堪,但随着人们迅速地挪动,很快就腾出了一块宽敞的空地。铁匠炉被稳稳地架起,熊熊的炭火燃烧起来,照亮了整个车间。风箱被拉得“呼嗒呼嗒”作响,仿佛在为这场热火朝天的工作加油助威。

红红的炭火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使他们的脸颊都泛起了一层红晕,宛如熟透的苹果。狗剩爹站在铁匠炉前,手中紧握着一把小铁锤,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铜管在火的炙烤下变得通红,宛如一条柔软的面条。狗剩爹巧妙地运用手中的小铁锤,将铜管弯曲成螺旋形状,每一下都恰到好处,令人惊叹不已。

火星四溅,如同夜空中的流星划过。孩子们兴奋地追逐着这些火星,试图用脚去踩灭它们。然而,张师傅却对他们大声吼道:“小祖宗们,快躲开!小心烫着脚!”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关切。

林小满趁机往料斗里添了新兑的“高速金粉”——这是她用积分换的,比普通金粉细三倍,机器提速也不会结块。她没说来源,只说是“县物资局特批的新产品”。烫金机重新启动时,齿轮转得“嗡嗡”响,比往常快了近一半,金粉印在蓝色的塑料袋上,亮得像贴了层金箔。

“成了!”李师傅看着第一批袋子出来,边缘挺括,金粉匀得没话说,“这速度,三天就能赶完订单!”他拍着狗剩爹的肩膀,“你这手艺,比县机械厂的老师傅还地道!”狗剩爹咧着嘴笑,露出两排黄牙:“能给国家出口出份力,比啥都强。”

孩子们看得眼睛都直了。阿泽拿着算盘,蹲在成品堆旁算产量,嘴里念念有词:“一分钟出五个,一小时就是三百个,一天算八个小时……”算到兴头上,还拉着二丫一起数;宛宛把自己画的“机器加油”图画贴在冷却盘管上,画里的机器长着笑脸,嘴里吐着塑料袋;狗剩则缠着他爹,要学打铁,说“将来要给机器打最结实的零件”。

王老师来接孩子们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光景:车间里机器轰鸣,大人小孩忙得团团转,铁匠炉的火光映着“工业学大庆”的标语,墙上还贴着孩子们歪歪扭扭的“加油信”。她站在门口,眼眶有点热——这哪里是“工业课”,这分明是最生动的劳动教育,比课本上的字鲜活一百倍。

“王老师,你看!”阿泽举着张产量记录跑过来,纸上的数字是他用红铅笔写的,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我们车间今天能多产两百个袋子!”王老师接过纸,笑着说:“明天上课,就讲‘塑料厂的春天’,让你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讲机器怎么提速的。”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出口海带袋终于打包好了,码在车间门口像座蓝色的小山。李师傅要赶回县里,临走前把剩下的铜管料留给林小满:“这料够做三套冷却装置,你们照着图纸换,以后产量能翻番。”狗剩爹也收拾好家伙,铁匠炉的火已经灭了,他摸出个用铜边角料打的小五角星,递给宛宛:“给,小姑娘,这星星比你画的亮。”

孩子们排着队回家,书包里都装着“战利品”:阿泽得了个废齿轮,说是要当“算术教具”;宛宛的布兜里装着那个铜五角星,还有林小满给的薄荷糖;二丫最实在,揣着块张师傅给的玉米面饼,上面还印着“五八四十”。他们的笑声混着机器的余响,在厂区的小路上飘得很远。

林小满站在车间门口,看着夕阳把蓝色的海带袋染成金红色,掌心的清单悄悄亮了下,上面新增的“儿童工业模型套装”闪了闪。她笑了笑,没去碰——有些东西,比积分换来的模型更珍贵,比如孩子们脸上的汗珠,比如齿轮转动时那股向上的劲儿,比如这国营大厂里,永远热腾腾的日子。

车间里灯火通明,宛如白昼。张师傅站在机器旁,手持工具,专注地指挥着夜班工人们更换齿轮。每一次的敲击都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宛如一场有节奏的音乐会,而张师傅就像指挥家一样,掌控着整个节奏。

在这明亮的灯光下,林小满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她的身影被灯光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她的手中紧握着针线,仿佛那是她与这个世界连接的纽带。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然而林小满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专注地为孩子们缝制布书包,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和爱意。

这些布书包的材料并非上乘,而是用烫金剩下的边角料制成的。然而,林小满却用她的巧手和创造力,将这些看似平凡的材料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金粉在深蓝色的布面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宛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它们在林小满的手下跳跃、舞动,为这些书包增添了一丝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林小满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布料之间,针线在她的手中飞舞,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她的动作轻柔而熟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当最后一针完成时,林小满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她看着手中的布书包,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些书包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关怀,它们将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个快乐的学习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