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神闪烁,显然在快速权衡。
这样一来,他不仅不用承担决策失误的指责,反而可能因为“反应迅速”、“谋划深远”而加分。
半晌,他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似乎散去了不少:“好!好一个‘明争南线,暗备北线’!林涛,你考虑得很周全,很有战略眼光,很有操作性!就这么办!”他显然被这个策略打动了。
“你回去后,立刻着手准备‘暗备北线’这部分的工作。”张县长指示道,
“就按你刚才说的,组织精干力量,围绕板桥镇的发展潜力、产业承接可能性,做一个紧急调研评估,要快,要扎实!”
“明白,县长,我马上落实。”我立刻领命。
从县长办公室出来,我心里已经有了全盘计划。
周文明常务交代的“北线应对策略”调研,和县长刚才指示的“暗备北线”方案,本质上是一回事。
这篇报告的方向是确定的——必须强化板桥镇的优势,弱化其劣势。
报告的核心论点我已经想好:“板桥镇地势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巨大,易于进行大规模统一规划和低成本开发……北部片区农业基础雄厚,人口聚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承接县城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若能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站点)落地,极有可能培育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有效带动北部片区整体发展……”
然而,这件领导们心急火燎催促的事,但是我却不能立刻大张旗鼓地干。
一来,王天谷和陈志远刚刚完成两个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脑力和体力都消耗不小,办公室里还隐约飘着昨晚加班吃的方便面调料包的味道,得让他们喘口气,鞭打快牛也得讲究个节奏。
而且,政研室里,除了办公室的李晓燕和郑小梅,其他几位写材料的笔杆子,都是谭井川主任的直接下属,我用起来指挥调度没问题,但把这种涉及重大规划调整前瞻性研究的核心任务交给他们,我既不放心,也容易过早暴露意图。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必须充分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差!在官方调研启动、消息扩散之前,让未来岳父张中杰那边抓紧时间,把该布的局布好,该落的子落下。官方的研究和决策需要流程,需要时间,而这,正是暗箱操作的最佳窗口期。
我坐回办公桌,掏出我那部诺基亚手机,给张中杰发了条短信:“张叔叔,调研已安排,风向未变,可抓紧。”言简意赅,相信他能懂。
与此同时,在县城另一头,县委老家属院,张家的书房里。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墨香,墙上挂着一幅“难得糊涂”的书法,落款是一位早已调离本县的老领导,这是张中杰即将退居二线收到的“礼物”。
张中杰靠在老式藤椅上,手边放着一个积着茶垢的紫砂杯。桌上的红灯牌收音机,滋滋啦啦地播放着点歌台节目,正是张学友那首《吻别》的旋律,
“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在彼此眼前…”,这90年代的流行金曲,与书房的主人一样,颇有点时代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