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张家坳村(2 / 2)

几个大概是张婷叔叔辈的男人,围着灶台忙活,见到我,便大声打着趣:“这就是婷婷在县里找的对象吧?啧啧,长得真精神!一看就是坐办公室的料!”

我笑着从口袋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中华烟,挨个敬过去:“叔叔们辛苦啦,今天可得好好尝尝你们的手艺,光闻这味儿我就走不动道了。”

我凑到蹲在灶边帮忙添柴火的张爷爷身边,也学着他的样子找了块砖头坐下,顺手递上一支中华:

“爷爷,看您和奶奶身体都挺硬朗,真是福气。不过村里条件到底不如城里,您和奶奶咋不搬去跟叔叔他们一起住,也享享清福?”

张建国闻言,用力吸了口烟,摇摇头:

“根在这儿哩,挪不动喽。城里住不惯哟,楼上楼下的,不自在。再说,你叔他们忙,我们去了,也是添麻烦。”言语间,是对土地的眷恋,也有一丝对儿子“出息”后与乡土疏离的淡淡失落。

又闲扯了几句家长里短,我顺势将话题引向正轨。

“爷爷,咱这村子,地势是真不错,比之前我工作的地方大山镇好多了,那边出门就是山,看着都堵得慌。还是咱这儿看着舒坦。”

“是啊,”张建国点头,“咱这板桥镇,就这点好地多。就是离县城远点,没啥奔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我们这些老骨头。”

时机差不多了。我装作随口一提,声音压得刚好能让他听见:“爷爷,我前阵子听单位领导聊天,说上面可能要修铁路?说不定能从这附近过呢,那以后发展可就快了。”

张建国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连连摆手:“修铁路?那都是干部们开会时说的官话,传了没有十年也有八年了!光听见打雷,没见下了雨。再说了,咱这穷村子,有啥值得铁路绕过来的?怕不是做梦哦。”

他和其他村民一样,对即将到来的巨变毫无察觉。这种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就是最大的机会所在。

......

从板桥镇张家坳村回来,我并未闲着。

周一在办公室处理完县长的紧急公务,下午找了个“下乡调研”的由头,提前离开了县政府大院。

冬日的天暗得早,四点多钟就已经暮色沉沉,寒风卷着枯叶,往衣领里钻。我裹了裹外套,心里却烧得厉害——今晚这趟拜访,是我这盘棋的关键一步,成败在此一举。

我要去拜访的,是张婷的父亲张中杰,我未来的岳父。

这位从板桥镇公社干事一步步爬到县人大副主任的副县级干部,还有两年就要“改非”,正处于一种权力即将到期、心态复杂的微妙时期。

但今天这次拜访,公事的成分远大于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