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虓虎的馈赠(1 / 2)

弘农,温侯府书房。

吕布的手指划过巨大的山河舆图,最终停留在扬州庐江郡的位置,指尖轻轻点了点。窗外春日正好,但他脑海中翻腾的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刀兵烽火。

“孙伯符…果然拿下了庐江。”他低声自语,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意外,更像是一种对已知剧本的确认。案几上,摊开着最新送达的南方军报,详细记述了孙策如何血战破城,以及袁术如何即刻派刘勋接管、孙策如何被迫退出庐江的经过。

贾诩垂手立在一旁,闻言微微颔首:“据报,孙策已速返寿春。以袁术之贪吝猜忌,孙策此番恐难以如愿。”

吕布嘴角勾起一丝淡不可察的笑意。他当然知道孙策会如何“如愿”。那枚传国玉玺,是时候发挥它最后的作用了——不是成全袁术的皇帝梦,而是成全孙策的猛虎出柙。

“袁本初目光短浅,只看得见传国玉玺,却看不见送玺之人,才是真正的稀世之宝。”吕布转过身,目光锐利,“孙伯符蛟龙困于浅滩,一旦得水,必掀巨浪。而这浪涛,冲向江东则已,若能…稍稍波及荆襄,便是于我有利。”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方素帛。贾诩默契地上前研墨。

吕布略作沉吟,便开始落笔。他的字迹算不上多么儒雅,却自有一股锋锐之气。

“伯符将军台鉴:”他写下开头,停顿了一下。不能提联姻乔氏之事,以免节外生枝,亦不能直言其谋取南阳的意图,过于露骨反而落了下乘。

“近闻将军骁勇,克复庐江,扬父威名于江淮,策虽远在西北,亦感奋不已。将军少年英杰,勇烈酷似文台公,而困于宵小之辈,不得舒展,惜哉!”

他先捧一句,点明我知道你打了胜仗却被袁术摘了桃子,我都替你惋惜。

“布,一武夫耳,素慕豪杰。与文台公虽交集甚浅,然心向往之。今闻将军继父志,奋起于东南,心甚慰之。天下板荡,汉室倾颓,正需如将军这般英雄,廓清寰宇,重振朝纲。”

拉近关系,套个近乎,站在道德高地表示支持你创业。

“袁公路冢中枯骨,嫉贤妒能,非明主之选。将军明珠暗投,久必生变。今得脱束缚,猛虎归山,正当其时也!江东之地,豪杰辈出,然刘繇、严白虎等辈,碌碌之徒,岂是将军敌手?盼将军早日戡定东南,以慰文台公在天之灵。”

直接贬损袁术,鼓励孙策单干,并给予极高的期许和肯定。这话说到任何一个被上司打压的年轻将领心坎里,都足以引为知音。

“布虽不才,据守弘农、河东之地,北抗袁绍,东拒曹操,亦知创业维艰。感念与文台公旧谊,兼且敬佩将军为人,特备环首刀五百口,良矛千杆,皮甲三百领,箭矢两万支,遣人送至将军处,聊表心意,助将军微末之力,以期共襄大义。”

直接送上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份礼单不算惊天动地,但对于刚刚起步、极度缺乏装备的孙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些许心意,万勿推辞。他日将军纵横江东,布于西北遥相庆贺。山河阻隔,不便详叙,惟望珍重。吕布顿首。”

信写完了。吕布检查一遍,满意地点点头。这封信,有情谊,有共鸣,有鼓励,有实际帮助,姿态放得恰到好处,不过分殷勤,也不显居高临下,完全是一个身处远方、欣赏后起之秀的诸侯所做的投资。

“文和,依此清单,从库中调拨装备,务必精良。选派得力可靠之人,随信使一同送往寿春…不,直接送往孙策军中,他此刻应已离开寿春了。”吕布将信和清单递给贾诩。

贾诩接过,略看一眼,心中了然:“主公此计大善。孙策得此助力,如虎添翼,必能在江东掀起更大风浪。刘景升,怕是要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