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121章 潼关饿狼与河东粮仓

第121章 潼关饿狼与河东粮仓(2 / 2)

使者哪有心思喝水,屁股刚挨着席子便又挺直身体,急声道:“贾公明鉴!末将此来,实是……实是有天大的难处相求!长安李、郭二公……唉,内争不休,早已断绝了我潼关粮饷。关内存粮将罄,数千弟兄眼看就要断炊!张将军迫不得已,特遣末将来此,恳请吕将军、贾公看在往日同为董公麾下效力的情分上,施以援手,借贷些粮草,助我等渡过难关!此恩此德,张将军与潼关全军,必永世不忘,他日定有厚报!”他说得又急又快,额头都渗出了汗珠。

贾诩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温润的陶碗边缘,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待使者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不疾不徐:“原来如此。关中动荡,粮草艰难,文和亦有耳闻。张将军镇守潼关,屏护西陲,确实辛苦。”

他话锋微微一顿,似在思索,然后问道:“却不知,如今长安情势究竟如何?李、郭二位将军……竟已到了无暇顾及袍泽的地步了么?”他问得细致,仿佛真的只是在关心长安动态。

使者不敢怠慢,连忙将长安李傕、郭汜如何内斗、如何互相攻讦、如何争权夺利以致政务荒废、粮秣调度完全停滞的情况,拣重要的说了一遍,言语中不免带上了一丝怨气。

贾诩听得认真,不时微微点头。待使者说完,他又问:“张将军麾下,如今还有多少可战之兵?潼关防务,现今又是如何布置?近来关西可还安宁?可有流寇或是……其他兵马异动?”问题一个个抛出,看似闲聊关切,实则句句指向军情要害。

使者心中焦急如焚,只盼着对方赶紧答应借粮,但面对贾诩那双看似温和却深不见底的眼睛,又不敢不答,只得硬着头皮,将潼关的兵力、布防情况大致说了,自然也强调了面临的困难和坚守的决心。

贾诩听罢,沉吟了片刻,终于道:“借粮之事,关系重大。非文和一人可决,需禀明吕将军方可。使者一路劳顿,且先下去好生歇息。待我请示过主公,再给将军答复。”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使者一听还要等,脸色更苦了,还想再说什么,贾诩已抬手示意亲卫:“带使者去驿馆休息,好生款待。”

看着使者一步三回头、忧心忡忡地被带走,贾诩脸上的温和渐渐褪去,恢复了一贯的沉静。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葱郁的树木,目光却仿佛已穿透重重关山,落在了潼关之上。

粮食,吕布军有。河东盐利巨大,加上屯田所得,库存颇为充盈。但粮食,不能白给。

他回到案前,铺开绢帛,提笔蘸墨,开始给吕布写信。笔尖在帛上沙沙作响,条分缕析:

“张济缺粮,窘迫至此,乞粮于我。此乃稳西线、乃至制衡长安之良机。”

“然,粮不可轻予。臣意,可借,然需张济以战马、皮革等军资相抵;开放潼关至弘农有限商道,允我商队通行,购其战马,亦便于探听关西虚实;责令其定期呈报长安及西凉诸将动向;并令其立誓,不得犯我疆界。”

“如此,既可暂解其急,免其狗急跳墙,攻我掠粮,又可渐控其经济命脉,使之渐赖于我,更可借此通道,广布耳目于西陲。主公若允,诩便依此与之周旋。”

写罢,他用火漆仔细封好,唤来心腹信使:“即刻出发,面呈主公。不得有误。”

信使领命疾步而出。贾诩复又坐下,目光落在案头另一卷关于洛阳防疫垦荒进度的竹简上,眼神幽深。西线的饿狼,需要喂,但更要给它套上缰绳。而这根缰绳,或许就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勒紧敌人脖子的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