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兖州离殇(1 / 2)

兖州,陈留郡。

深秋的寒意浸透着郡府的回廊,比起徐州边境的血火厮杀,这里显得过于平静,平静得近乎压抑。治中从事陈宫独自一人坐在值房内,面前的案几上堆叠着来自前线的军报文书,他却久久未曾翻动一页。

窗外枯叶打着旋落下,如同他此刻纷乱而沉重的心绪。

曹操之父遇害的消息早已传遍兖州,随之而来的,是曹操那封宣告复仇、尽起大军的檄文,以及……近期从前线零星传来的、关于曹军在徐州所为的可怕传闻。

“屠城……鸡犬不留……”陈宫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指尖冰凉。他闭上眼,仿佛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凄厉哭嚎,能看到冲天的火光和染红土地的鲜血。

这与他当初在兖州迎立曹操时所期盼的,截然不同。

那时兖州无主,黄巾肆虐,他力主迎曹操入主,看中的是其能臣干吏之才,是其讨董的锐气,是希望能借此安定州郡,匡扶汉室。起初,曹操确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手段,平黄巾,任贤能(如荀彧、程昱),行屯田,兖州一度显出中兴气象。

但渐渐地,有些事情变了味。曹操性忌刻,好用权术,唯才是举到了近乎轻视德行的地步。边让之事,便是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在许多兖州士人心中。边让只是言辞傲慢,批评时政,竟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此事之后,州中名士皆缄口不言,人人自危。

如今,更是为了私愤,大兴不义之师,行此屠戮苍生的酷烈之事!这哪里还是朝廷的州牧?与董卓、李傕等暴虐之徒,又有何异?

“公台兄,何事如此出神?”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

陈宫抬头,只见陈留太守张邈(张孟卓)走了进来,脸上同样带着挥之不去的忧色。张邈是兖州名士,也是当初共同迎立曹操的重要人物之一。

“孟卓来了。”陈宫勉强笑了笑,示意他坐下,“还能为何事,不过是前方战事,令人心忧。”

张邈叹了口气,在陈宫对面坐下,压低声音道:“你也听闻那些消息了?曹公在徐州所为……是否过于……酷烈了?如此屠戮,岂是仁者所为?恐失天下人心啊。”

陈宫沉默片刻,缓缓道:“父仇不共戴天,悲愤之下,或有激愤之举,亦能理解。然……”他话锋一转,声音沉郁,“纵兵屠城,殃及无辜,此非激愤,实乃暴行。长此以往,我兖州士民,在其眼中,又与徐州百姓何异?今日可屠徐州,他日若兖州触怒于他,又当如何?”

这话说得极重,张邈脸色微微一白,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才低声道:“公台慎言!只是……唉,边文礼(边让)前车之鉴不远,我等如今亦是终日惕惕,如履薄冰啊。”

“岂止是如履薄冰。”陈宫冷笑一声,眼中露出决绝之色,“我等当初迎他,是为安州郡,扶汉室。而今观其所作所为,暴虐酷烈,与国贼何异?我等岂非成了助纣为虐之徒?”

张邈被他的话惊得一时语塞,半晌才道:“公台之意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陈宫一字一顿地说道,目光锐利地看向张邈,“孟卓,莫非你愿眼睁睁看着兖州日后也沦为焦土,看着桑梓乡亲遭此屠戮?”

张邈额角渗出细汗,嘴唇翕动,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恐惧与对乡土的担忧在他心中激烈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