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暮春至夏。
董卓暴毙、西凉军反扑围攻长安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大汉疆域的每一个角落。这无疑是自讨董联盟瓦解后,天下最为震撼的事件,其影响远超一城一地的得失,牵动着每一位诸侯的神经。
然而,与关中的血火滔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东诸侯们的反应却出奇地“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勤王救驾?不存在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自己眼前的棋盘,计算着如何利用这场巨变,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南阳,袁术府邸。
“哈哈!董卓老贼死了?!死得好!死得好啊!”袁术得到消息,抚掌大笑,志得意满。他身着华服,踞坐于席上,左右美婢环绕,案上摆满了来自南阳盆地的丰盛物产。
“主公,长安被围,陛下危殆,我们是否…”有幕僚试探性地问道。
袁术不屑地摆摆手,拿起一枚果子把玩:“陛下?哼,刘协小子不过是董卓立的傀儡,如今又被王允、吕布这等货色把控,有何可救?至于长安…让他们打去!李傕郭汜杀了王允最好,吕布若是也被困死其中,更是妙极!”
他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吾乃袁氏嫡子,四世三公,天命所归!如今南阳富庶,带甲数万,正当借此良机,广积粮草,扩充实力。待关中两败俱伤,吾或可兵发豫州,全据此地,乃至…问鼎天下!”他巴不得长安那边打得越惨越好,最好所有潜在对手都同归于尽。
邺城,袁绍大营。
袁绍的反应则显得“沉稳”许多。他召集谋士许攸、郭图、逢纪等人商议。
“本初公,此乃天赐良机!”郭图抢先道,“董卓既死,朝廷无主(在他眼中王允不算),主公身为盟主,正应号召天下,共讨李傕郭汜,迎回陛下,则大义名分尽在掌握!”
许攸却摇头反对:“不然。长安路远,中间隔着黑山贼和河内张扬,大军远征,耗费巨大。公孙瓒在北方虎视眈眈,岂容我军主力西进?依我之见,当趁此机会,全力解决公孙瓒,平定河北四州!届时挟北方之众,西向以争天下,谁能敌之?”
袁绍抚须沉吟,内心更倾向于许攸的战略。解救皇帝固然能获得大义名分,但风险高,收益不确定,远不如吞并公孙瓒、稳固河北来得实在。他最终缓缓道:“陛下蒙尘,吾心甚忧。然公孙瓒不除,冀州难安。可先遣一使,往长安方向打探虚实,并传檄天下,谴责李郭二贼。待平定北方,再徐图西进不迟。”典型的“既要…又要…”,但实际行动重心仍在河北。
兖州,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