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殷沉墨十五岁,到了出宫开府的年纪。
两年的时光中,他与名义上的母亲许妃相处“融洽”,培养出了双方都满意的“母子情谊”。
离宫时,许妃对崇宁帝吹了吹枕边风,将给殷沉墨的王府改到了宋府附近。
他也被封为慎王。
对比淑妃膝下三皇子被封为宣荣王,皇后膝下五皇子被封为礼诚王,殷沉墨的这个“慎”字,确实让人多想。
是谨小慎微、本本分分还是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不管是哪一种,似乎都不是多么受重视的美好寓意。
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位七皇子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过皇后嫡子和宠妃独子。
但封王、出宫,远离崇宁帝的眼下,本就代表了殷沉墨可以开始独立招揽势力。
自三皇子殷华骏二十及冠后,朝堂上关于立太子的议论就多了起来。
其中最热门的人选,就是殷华骏与十八岁的五皇子。
他们一个最受崇宁帝看重,一个是皇后嫡子,背后又都有拥护他们的庞大的母族势力,成功的希望在众位皇子之间是最大的。
相比较起来,殷沉墨堪堪十五岁,年纪小,身后势力就少了许多。
这是他的劣势。
可有些时候,劣势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优势。
看重三皇子与五皇子的大臣数不胜数,再扑上去,也难以被看在眼里。
就算最后选中的人成功上位,他们也许不过是在原位上徘徊。
若是如此,不如就做个保皇党的纯臣,比押错宝还要安全些。
但有意向掺和储君之位的人,谁不是野心勃勃,怎么会甘心原地踏步。
与其做个锦上添花无关痛痒的小人物,还不如搏上一把,找个不起眼的皇子雪中送炭,搏一搏从龙之功。
当然,这个搏,是需要精心挑选对象的。
殷沉墨在上书房与武学上进步颇大,展现出了本身的能力。
再者,许妃的母族,宋栖钰和她背后的宋太傅,都成为了他掌握在掌心中的筹码。
由此,暗中看好七皇子投靠他的势力并不少。
殷沉墨不再是从前那个无依无靠的可怜皇子,就算去皇宫,没有宋栖钰庇护,也没人再敢对他不敬。
即便如此,他还是要紧紧地握着宋栖钰。
比对任何人都要坚定。
不单单是宋太傅的存在,她本来对他就十分地重要。
宋栖钰在他的手段下不断靠近他,他也在几年的陪伴与照顾下,本能地对宋栖钰生起信任与依赖。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殷沉墨最先想到的人一定是宋栖钰,无论何时会升起的想法也一定是——“我需要她”。
脱离了最初的可怜皇子与庇护者的关系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反而还更加浓烈。
比之君臣、朋友、知己等关系,都要更加深重。
殷沉墨一个谁都不相信的人,在十七岁那年,被许妃举荐有了离京上战场的机会时,竟然安心地将慎王府的一切事情都托付给了宋栖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