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内部的暗流,从未停歇。琴酒的试探虽暂缓,但周长安深知,被动防御绝非长久之计。她需要更多的牌,更需要在这潭深水中,搅动起属于自己的波澜。而突破口,有时往往出现在看似最不可能的地方。
她的目标,锁定了伏特加。
这位琴酒身边最忠实的影子,身材魁梧,沉默寡言,通常被视为纯粹的执行者,缺乏独立思维。但周长安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一些极其隐秘的渠道信息,捕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伏特加在某些涉及东欧,尤其是俄罗斯的事务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熟悉和效率;他偶尔流露出的、与粗犷外表不符的、对古典音乐(特别是俄罗斯作曲家)的短暂关注;以及,在一次极偶然的情况下,她听到伏特加在调试通讯设备时,下意识吐出的一句极其纯正、带着莫斯科口音的俄语俚语。
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大胆的猜想:伏特加,这位组织核心行动组的成员,琴酒最信任的搭档,很可能并非单纯的日本极道或国际亡命徒,而是有着更深层背景——比如,来自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的“沉睡者”或长期潜伏特工。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猜想,若被证实,足以在组织内部引发一场大地震。但若能掌握这个秘密,或许能成为关键时刻扭转局面的重要筹码。
周长安开始有计划地创造与伏特加单独接触的机会。这并不容易,伏特加几乎总是与琴酒形影不离。终于,在一次琴酒前往欧洲处理紧急事务、伏特加留守东京协调部分武器转运的间隙,周长安找到了机会。
她以确认一批“特殊材料”(暗指组织需要的某种稀有化学原料)的运输细节为由,来到了组织位于东京港区的一个秘密码头仓库。伏特加正在那里监督货物的装卸。
仓库内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和机油味,巨大的吊臂在头顶发出沉闷的轰鸣。伏特加戴着墨镜,站在集装箱的阴影里,听着手下汇报,偶尔用简短的指令回应。
周长安耐心地等到装卸告一段落,手下散去,才缓步走上前。
“伏特加。”她语气平淡地打招呼。
伏特加转过头,墨镜遮住了他的眼神,但周长安能感觉到他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茅台?货单确认了?”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低沉。
“嗯,数量和质量都没问题。”周长安晃了晃手中的平板,假装查看数据,实则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周围,确认没有其他人在监听范围之内。
她向前走了几步,靠近伏特加,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仿佛不经意般,切换成了流利而地道的俄语,低声道:
“这里的海风,总让我想起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冬天,寒冷刺骨,却又带着一种……熟悉的自由气息,不是吗,阿列克谢?或者,我该称呼你的另一个代号?”
伏特加庞大的身躯在那一瞬间出现了极其短暂的僵硬,虽然很快恢复,但那一闪而逝的凝滞,以及他下意识微微握紧的拳头,没有逃过周长安的眼睛。他脸上的墨镜完美地掩饰了他瞳孔可能发生的骤缩,但他微微偏头的动作,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警惕。
周围只剩下吊臂运行的噪音和海浪拍打堤岸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