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哆哆嗦嗦写字,是个没品的,有种的那几个,都被董卓屠干净了。
还活着的这个,主打一个听话,史书哪有自己小命重要,大人物们怎么说,咱就怎么写。
如此,大人物高兴,我能活命,至于历史真相,没有任何意义,胜利者怎么写都行,百姓们知道个啥,怎么忽悠怎么信。
几日后,内史带着圣旨到达晋阳,刘盛一听就不乐意了。
“哇呀呀,简直欺人太甚,我这么大的功劳,就给了个四品定北将军,侯爵只升了一级,某不服!
还要我交出半数西鲜卑国土,岂有此理,简直气煞我也!
来人,召集兵马,我要发兵长安,去屠了董卓那厮!”
荀彧这个忠臣赶紧劝阻:“小主,官爵都是虚名,实力才是根本。
好在是陛下已经认可,确认了咱将军府在并州、南州、乌州、西州四州的合法地位,这才是最重要的。”
刘盛依旧火气难消:“我用他认可吗?现在天下崩坏,袁绍、曹操、袁术、公孙瓒都在侵吞地盘,哪个得到天子认可了?”
内史惊恐万分,赶紧解释:“北乡侯息怒,不可妄言。
这其中,虽然有董卓的意思,但多半是天子主动提出来的,不可忤逆啊!”
刘盛不信:“天子哥哥怎能如此坑我,你这老杂毛,莫要胡说!”
内史也难啊,生怕把差事办砸了,极力劝解:“老夫不敢妄言,只提点一句。
三国携带了大量贡品入朝,称臣纳贡,天子大悦,小侯爷,你懂了吗?”
刘盛何其聪明,瞬间脑补了这句话的内涵,原来天子是被人贿赂了啊,置国家大义于不顾。
一股无力感和失落感压上心头,刘盛火气更甚,响起一首诗词:“内史大人,我这是被天子和董卓组团坑了啊。
某心中意难平,有一诗一词送于陛下,还望转达。”
内史自无不可:“小侯爷请讲,老夫抄录便是。”
贾诩和荀彧一听小主要作诗,就知道没有好事,他做的诗词没几个是正经的,都是拿来损人或骂人的,最所用来泡妞。
没等二人出言阻止,刘盛已经脱口而出:“诗的名字是《臣不甘》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边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荀彧等人心道坏了,果然被自己猜中,这是给天子抱怨,耍小脾气呢。
内史也是个有文化的太监,身体残缺,但文化造诣不差,也为刘盛鸣不平。
“老夫听出来了,小侯爷这是在为垂暮的大汉江山忧心,您在边疆佣兵,抵御北方雪国戎狄,即便流干了热血,朝廷也没人为你站台请命。
危急时刻,无数兵卒用鲜血和生命助大汉度过难关,换来的却是朝廷妥协,甚至是掣肘,让将士们心惊又心寒!
只是,此诗若拿到朝堂上,会被人诟病,打为反诗都有可能,您确定要这么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