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都下了,堂下臣子即便再有意见,再说啥也无法挽回。
只能有气无力得齐呼高呼:“天子圣明,大汉万年!”
皇权集中制就是这样,即便刘协是个傀儡皇帝,但只要董卓不说话,他的话就是圣旨。
皇权不论对错,不跟你讲道理,什么公平、正义都是狗屁。
被皇权压迫久了的民族,其民众会慢慢被压弯做人的脊梁,成为身体和思想上的双重奴隶。
皇帝放个破都是香的,有一点不同意见就会被众人排挤,扣上叛逆的帽子。
憋屈了好久的汉献帝刘协高兴了,不管大家的呼喊,是不是真心的,听到这些字眼,便十分兴奋。
总算有点做皇帝的感觉了,至于大汉万不万年,于我何干?只要别折在自己手里就行。
此一战下来,本以为是一场艰苦卓绝、死伤惨重、抵御草原诸国入侵的血泪防御战。
不成想,让刘盛这么一搞,硬生生打成了大汉伺机报复、恃强凌弱的闪击侵略战,叫人哭笑不得。
谁说兔子窝里都是绵阳,偶尔也会出一只刘盛这样的大灰狼,让北方戎狄措手不及,悔之晚矣。
自此,大汉新增两州之地,领土深入漠北草原数千里,中原腹地再无被漠南戎狄劫掠的可能。
大汉版图在摇摇欲坠的傀儡皇帝刘协手上,不降反增,扩大不知多少。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朝会,将载入史册,在磕磕绊绊中,就此结束。
大汉内使手持圣旨出发,直奔并州晋阳而去,同行的还有东、西鲜卑两国使节。
这俩难兄难弟心中有数,陛下是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不假,但能不能实现,最终还要看刘盛的态度。
大汉内部分崩离析,各自为政,刘盛听不听皇帝的话,他俩心里都没底,必须亲眼见证结果才行。
早朝之后,刘协一刻不停歇,直奔后宫后花园,清点三国送来的贡品,开心的像个孩子。
按照他和董卓的约定,乌桓、西鲜卑两国的贡品四六分,东鲜卑的贡品,刘协独吞。
至于什么异域美女,那都不重要,刘协最看重的还是战马。
作为傀儡君王,他迫切希望自己手中力量强大起来,等待机会,脱离董卓掌控。
分完贡品后,刘协又得战马一千匹,可以组建一千太监骑兵,加上已有的两千,共三千之数,已是不小的力量。
最要的是,经刘盛这么一搞,史书会牢牢记下自己一大功绩,是昏君还是明君,看战绩成就就行了。
纵然自己菜的每边,啥也没干,就躺平来着,可谁让自己点正呢?
咱是大汉公认的名誉皇帝,什么傀儡不傀儡的,在位期间,臣子们开疆拓土的功绩,都会算在自己头上,谁反对也没用。
如此,千百年后,后人读完史书,一个初平大帝的名号,怕是跑不了了。
想到此处,刘协感觉人生无限美好,名利双收,一时兴起便亲自跑到太史令那里。
拎着大刀片,逼史官书写这段历史,必须按自己的意思来。
第一句:大汉初平二年冬,北方五国犯境,汉献帝刘协大怒,命镇北将军刘盛,率大军出兵漠南草原。
先后灭乌桓、败东鲜卑、亡西鲜卑三国,后三国来朝,称臣纳贡,西鲜卑恭顺有礼,保其国祚,乌桓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