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锦凰深宫谋 > 第217章 毒源疑云,初露端倪

第217章 毒源疑云,初露端倪(1 / 2)

“中毒?!”

沈清辞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济世堂内激起千层浪。病患和家属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愕与难以置信。

王郎中更是猛地站起身,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紧走几步来到沈清辞面前,声音带着急切与质疑:“夫人!此话非同小可!你如何断定这是中毒?而非某种奇特的疫症?”

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清辞身上,连一直沉默调息的萧景琰也睁开了眼睛,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沈清辞沉静的侧脸上。岩生下意识地握紧了剑柄,警惕地环顾四周。林素问则紧张地抓住沈清辞的衣袖,眼中带着信赖与担忧。

沈清辞并未直接回答王郎中的问题,而是指着那位老妇人手臂上的青紫色瘀斑,声音清晰而冷静:“王郎中请看,寻常风寒或疫症所致瘀斑,多因热毒壅盛、迫血妄行,其色或鲜红或暗红,分布亦无特定规律。而此瘀斑,颜色青紫中透着一丝诡异的晦暗,触之肌肤温度偏低,且多集中于关节、腋下等经络交汇之处。”

她边说边轻轻按压老妇人肘窝处的一片瘀斑,老妇人立刻因疼痛而微微蹙眉。“此乃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极度不畅所致。再者,诸位病患虽发热,却非高热,而是持续低烧,伴有明显的乏力、食欲不振,脉象普遍沉涩无力,这是毒素缓慢侵蚀人体元气、损耗气血的典型表现,绝非外感疫邪所能解释。”

王郎中闻言,连忙抓起另一个病人的手腕仔细诊脉,又查看了几人的舌苔和瘀斑,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行医数十年,经验丰富,经沈清辞这一点拨,再结合自己之前的疑虑,心中已信了七八分。他喃喃道:“难怪……难怪之前的方剂效果不佳,若真是毒素作祟,不对症下药,便是南辕北辙啊!”

“可是……夫人,”那读书人青年,名叫李瑾,此刻也忍不住开口,脸上满是困惑与愤怒,“我们青石镇偏安一隅,与世无争,是何人如此歹毒,要对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下此毒手?这毒……又是如何下的?”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沈清辞。

沈清辞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医馆内熬药的炉灶、堆放药材的柜子,最后,再次定格在角落那个不起眼的药罐上。那个扭曲的蛇形标记,在她眼中是如此刺眼。她深吸一口气,指向那个药罐,问道:“王郎中,那个药罐,是贵馆常用之物吗?”

王郎中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愣了一下,摇头道:“不是。那是月前,镇上来了一队行商,说是贩卖药材器皿,见镇上疫病流行,便低价售卖了一批药罐给镇上百姓和医馆,说是熬药方便。老夫当时还觉得他们颇有善心……”他的声音戛然而止,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难道……难道是那药罐有问题?!”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人们惊恐地看着自家带来的或医馆里正在使用的类似药罐,仿佛那是什么择人而噬的毒蛇!

沈清辞快步走到那个药罐旁,不顾烫手,将其拿起仔细端详。她用手指轻轻刮擦药罐内壁,又凑近闻了闻残留的药渣气味。果然!内壁质地粗糙,有细微孔隙,仔细嗅闻,有一股极淡的、混合着土腥与某种矿物腥气的异味,与《楚门医案》中记载的‘蚀脉散’载体特征吻合!毒素是缓慢从药罐壁中渗出,混入药汤!好隐蔽的手段!

她放下药罐,转身面对众人,语气沉痛而肯定:“毒源,很可能就是这些药罐!‘蚀脉散’性阴寒,附着于陶土器皿之上,遇热则会缓慢释放,混入药中。病人长期服用以此罐熬煮的汤药,毒素便日积月累,侵入经脉气血!”

“天杀的奸商!”

“我就说那伙人看着不像好人!”

“快!快把家里的药罐都砸了!”医馆内顿时群情激愤,恐慌与愤怒交织。

张疤脸更是气得哇哇大叫:“他娘的!原来是那帮杂碎搞的鬼!老子这就带弟兄们去把他们揪出来剁了!”说着就要往外冲。

“张好汉且慢!”萧景琰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响起,虽然虚弱,却自带一股震慑力,让躁动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不少。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沈清辞身边,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对方处心积虑,以行商之名投毒,事后必然早已远遁。此刻盲目去追,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看向沈清辞,眼中带着询问:“清辞,既然已知毒源与毒性,可能解?”

沈清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蚀脉散’虽阴损,但并非无解。《楚门医案》中记载了数种化解之法。只是……”她面露难色,“解毒需用到几味特定的药材,且需根据患者中毒深浅、体质强弱酌情调整方剂,过程颇为繁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眼下最要紧的是,需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罐,防止毒素继续侵入。”

王郎中连忙道:“药材方面,医馆库房还有一些存货,夫人需要什么,尽管开口!老夫这就让人去通知全镇,停止使用那些药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