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流60年代 > 第337章 晨曦的别离回归日常

第337章 晨曦的别离回归日常(2 / 2)

离散,是这个时代无数家庭的常态。而她的离散,更为特殊,更为艰难。前路漫漫,她必须独自走下去了。

几乎是在香港半山区那奢华公寓的景象从视网膜上褪去的同一瞬间,刺骨的寒意便如同无数细密的钢针,穿透单薄的衣物,狠狠扎进廖奎和谢薇的四肢百骸。两人几乎是同时打了个剧烈的寒颤,从灵魂深处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生理性不适。

前一秒还是香港清晨带着海腥味的暖湿空气,下一秒便是北大荒土坯房里那凝固般的、混杂着煤烟和霉味的冰冷。巨大的环境落差,让他们的身体和思维都出现了短暂的凝滞。土坯房里,昨晚刻意封住的炕火早已熄灭,只剩下一点微弱的余温,根本无法对抗这彻骨的严寒,呼出的气息瞬间变成浓白的雾团。

谢薇用力搓了搓冻得发僵的脸颊,强迫自己从那个灯火璀璨的梦境中抽离出来。她看了一眼窗外,天色灰蒙蒙,农场家属区已经有零星的炊烟升起,新的一天,或者说,属于“第七农场职工谢薇”的一天,必须开始了。

她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心头翻涌的复杂情绪,熟练地走到灶台前。引燃柴火,添上煤块,看着跳动的火苗逐渐驱散灶膛的黑暗,也带来一丝微弱的热量。她将铁锅坐上,舀入带着冰碴的冷水,又从空间里悄然转移出少量小米,开始熬粥。土坯房的烟囱里,终于冒出了与其他人家无异的、笔直而纤细的炊烟,缓缓融入农场清晨清冷的空气中,仿佛昨夜的一切从未发生。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脚步声,随即是马桂花那带着东北口音的大嗓门:“小谢?在家不?”

谢薇的心猛地一跳,手上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她迅速调整好表情,脸上挂上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疲惫的笑容,掀开厚重的棉布门帘迎了出去。

马桂花揣着袖子,站在院门口,脸冻得通红,呵着白气说道:“哎呀,吵着你休息没?我家盐罐子见底了,来你这儿舀一勺应应急。”

“没事儿,嫂子,快进来,外头冷。”谢薇侧身让她进来,转身去灶台旁的瓦罐里取盐。她的动作看似自然,心脏却在胸腔里咚咚直跳。

马桂花跟着进了屋,眼睛习惯性地在狭小的土坯房里扫了一圈,目光在谢薇脸上停留了片刻,看似随意地开口:“昨天元旦,俺看你这屋一天都没啥动静,烟囱都没冒几次烟。咋样,身体好些没?还难受不?”她的语气带着惯常的热络,但那探究的眼神,却清晰地映照出这个时代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那种界限模糊、互相监督与窥探的氛围。

谢薇背对着她,舀盐的手稳稳定住,心里却已转过无数念头。她将盐碗递给马桂花,脸上努力维持着那抹疲惫而感激的笑:“谢谢嫂子惦记。就是身子有点乏,没啥大毛病,躺了一天,感觉好多了。”她轻轻揉了揉太阳穴,做出精力不济的样子,“这不想着今天还得上工,早点起来弄口吃的。”

马桂花接过盐,仔细看了看谢薇的脸色,确实比前些日子更显苍白憔悴(这倒是实话,一夜未眠加上心力交瘁),便信了几分,叹口气道:“唉,这北大荒的冬天,是熬人。你们年轻,也得注意身子骨。行了,你忙着,俺回去了,锅里还坐着窝头呢。”

送走马桂花,谢薇关上门,后背抵在冰凉的门板上,才感觉那股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一些。这种无处不在的、看似关心实为审视的目光,让她感到窒息,也提醒着她,伪装必须毫无破绽。

另一边,廖奎也早已融入了农场清晨的节奏。他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畜牧科。寒风刮在脸上如同刀割,与香港那种湿冷的体感截然不同。路上遇到裹得像个球、缩着脖子小跑过来的韩志刚。

“廖哥!”韩志刚哈着白气,凑近了抱怨道,“这破元旦过的,一点意思没有!食堂那饭食,跟平时有啥两样?还是窝头咸菜白菜汤,连点油星都见不着!还以为能改善改善呢!”他的抱怨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牢骚,也真切地反映了内地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与香港半山公寓里那些他们甚至没来得及仔细品味的进口食品,形成了无声而残酷的对比。

廖奎的心思还残留着一丝香港暖湿空气的错觉,闻言,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随口附和道:“是啊,都一样。”他的目光掠过韩志刚冻得通红的耳朵,望向远处被积雪覆盖的、光秃秃的山梁,脑海里闪过的,却是维多利亚港那片璀璨的灯海。

他必须尽快将那份不属于这里的记忆压入心底最深处,就像将一件违禁品藏入系统的储物区。在这里,他是第七农场畜牧科那个需要“思想改造”、但技术过硬、沉默寡言的年轻职工廖奎。

回归日常,意味着重新戴上沉重的面具,在严寒与匮乏中,继续等待,继续筹划。而遥远的香港,那个被独自留下的“萧亚轩”,此刻又面临着怎样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