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流60年代 > 第269章 第二次预警与确认

第269章 第二次预警与确认(2 / 2)

门虚掩着,里面亮着煤油灯的光。张振山还没走,正伏在案前,就着灯光翻阅着一叠生产报表,古铜色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廖奎轻轻叩响了门板。

“进来。”张振山头也没抬,声音带着惯常的沉稳。

廖奎推门而入,反手轻轻将门掩上。他的动作引起了张振山的注意,科长抬起头,看到是廖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放下手中的笔:“廖奎?还没回去?有事?”

办公室里没有旁人,只有煤油灯芯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廖奎走到办公桌前,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组织语言。他的表情凝重,眼神里带着一种绝非小事的光芒。张振山见状,身体微微坐直,目光锐利起来,静静等待着他开口。

“张科,”廖奎的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他们两人能听清,“有件事,我觉得必须向您汇报一下。”

“说。”张振山言简意赅。

“是关于礼堂舞台的。”廖奎斟酌着用词,极其谨慎,“这两天,我和谢薇在上面挂幕布、整修灯光架,位置比较高,靠近舞台前沿。”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张振山的反应。张振山眼神微凝,示意他继续。

“在上面干活的时候,偶尔……能听到舞台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虚划了一下,指向那个大致区域,“传来一种奇怪的响声。”

“奇怪的响声?”张振山眉头微微蹙起。

“对,”廖奎点头,语气带着适当的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声音很轻,时有时无,但仔细听,有点像……老座钟上发条那种,带点齿轮转动的、轻微的‘滴答’声。”

他刻意避开了任何超自然的描述,将来源归结为“听到”,并且强调了声音的微弱和间断性,符合一个细心者在特定环境下偶然发现的逻辑。

“老座钟?”张振山的眉头锁得更紧,目光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廖奎脸上,似乎要分辨他话语里每一个细微的真伪。他信任廖奎,这小子技术好,心性稳,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更关键的是,在当前这个敏感时期,联欢会汇聚了场部所有领导和整个军人连队,任何一点“不对劲”,都可能演变成无法收拾的惊天大祸!

“你能确定大致位置?”张振山沉声问,声音里透着一股压力。

“能。”廖奎回答得毫不犹豫,“就在舞台右下角,幕布遮挡最严实的那堆杂物

“还有别人听到吗?”张振山追问,这是关键。如果有多人证实,性质就完全不同。

廖奎摇了摇头,语气肯定:“没有。当时又相对安静,隐约听到一点,其他人估计都没留意。我们也是觉得可能听错了,或者是什么老旧废弃的闹钟零件卡住了,没敢声张。”

他将发现归结于“偶然”和“不确定”,既解释了为何只有他们听到,也给自己留了余地,避免显得过于未卜先知。

张振山沉默了。煤油灯的光晕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晃动的阴影。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信任廖奎的判断与规避巨大风险的责任感在他心中激烈交锋。万一只是虚惊一场,兴师动众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万一是真的……

那“滴答”声背后可能隐藏的东西,让他脊背窜起一股寒意。

联想到周子强对舞台布置异乎寻常的热心,联想到军人连队入驻后不同寻常的肃杀气氛,张振山心中的天平迅速倾斜。

宁可错查,不可放过!

猛地,他站起身,动作带起一阵风,煤油灯的火苗剧烈晃动了一下。他的眼神变得果决而锐利,盯着廖奎,斩钉截铁地说道:

“你跟我来,现在就去礼堂。”

不等廖奎回应,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衣,一边快步朝门口走去,一边压低声音对廖奎交代:

“我去叫上保卫科的老陈和小王,他们两个嘴巴最严,靠得住。”

行动,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黄昏,骤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