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带着初秋特有的澄澈,慵懒地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寝室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跃动的光影。苏念独自坐在书桌前,眉头微蹙,目光在电脑屏幕上不断流转。选课系统里密密麻麻的课程名称让她眼花缭乱,每一个选项都仿佛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等待着她去探索。
光标在几个课程间游移不定,就像她此刻犹豫不决的心情。距离选课系统关闭只剩不到一个小时,她却仍然举棋不定。这个选择看似简单,却可能影响她整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甚至更远的未来。
窗外的梧桐树叶被微风轻轻拂过,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偶尔有几声遥远的鸟鸣传来,更显得寝室里安静得有些压抑。苏念无意识地用指尖轻叩鼠标,仿佛这样就能敲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她的目光不时飘向窗外,看着阳光下摇曳的树影,心里却在暗自思量每一门课程的利弊。
这时,寝室门被轻轻推开,林薇抱着一袋薯片蹦跳着走进来。她穿着宽松的居家服,长发随意地扎成马尾,整个人散发着阳光般活泼的气息。
“念念,还没选好课吗?”林薇凑到苏念身边,咔嚓咔嚓地嚼着薯片,“要我推荐吗?我可是选课小达人哦!”
苏念无奈地叹了口气:“每个课程看起来都不错,但总觉得差了点感觉。”
林薇的眼睛突然亮起来,兴奋地指着屏幕上的一个课程名称:“选陆小叔的课呀!他那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可是出了名的好,期末给分特别友好,而且还能近距离感受'行走的历史词典'——你不总说想选一门能让自己静下来的课吗?”
她说着,手指迅速而精准地点向那个课程名称,语气变得急切起来:“你看,就剩三个名额了,再不选真的来不及了。”
苏念的指尖仍悬在鼠标上,心里的天平左右摇摆。坦白说,她对历史并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但“给分友好”这四个字的确让她心动。上学期的选修课成绩实在不尽如人意,她迫切需要一门能提升绩点的课来平衡。
而更让她在意的,是上周去陆家送文件的那段经历。那天午后,她按照林薇的嘱托,将一份文件送到陆家。开门的是个穿着米白色家居服的男人,她误以为是管家,便随口说了句“这是林薇让我送来的文件”。
那人抬头看她一眼,目光沉静而深邃。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他翻书的手指上,连指尖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贵气。他微微颔首,接过文件,道了声谢,便继续低头看书。直到后来听林薇说起,她才知道那人竟是林薇那位传说中“高不可攀”的小叔,陆时砚。
这个发现让苏念既觉得尴尬,又隐隐生出一丝莫名的欣喜。此刻,看着屏幕上“陆时砚”三个字,那天的情景又不自觉地浮现在眼前。
“他看起来挺严肃的,会不会特别严格?”苏念小声嘀咕,手指无意识地在“陆时砚”三个字上点了点。那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疏离感,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天在陆家花园,他站在光影之间的模样。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让她没来由地感到一阵紧张,却又被一种奇妙的吸引力攫住。
林薇拍着胸脯保证,薯片屑随着她的动作纷纷扬扬落下:“放心啦,他对学生可有耐心了!而且他资源多,人脉广。你不是一直想进博物馆做策展吗?要是能得到他的推荐,机会肯定更多。”
她眨了眨眼,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再说了,我小叔虽然外表冷了点,人其实挺好的。就是这么多年一直单身,家里人都替他着急呢。”林薇边说边往嘴里又塞了片薯片,嚼得咔嚓作响。
“惊喜”两个字的确让苏念心动。她咬咬牙,终于点击了确认。鼠标落定的那一刻,她的心跳莫名快了几分,仿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课操作,而是一个将改变她生活轨迹的决定。
选课系统弹出“选课成功”的提示框时,她长长舒出一口气,可心底深处又隐约浮起一丝不安。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像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明明已经做出选择,却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林薇欢呼一声,又往嘴里塞了片薯片:“太棒了!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上课啦。不过我得提前给你打个预防针,小叔的课虽然给分友好,但要求特别严格。上次有个学长因为论文引用格式不对,直接被扣了二十分。”
苏念顿时苦了脸:“你怎么不早说?”她最怕的就是这些繁琐的格式要求,一想到可能因为细节丢分,她就有点后悔刚才的冲动。
林薇拍拍她的肩,一副包在我身上的样子:“安啦安啦,你平时最注意细节了,肯定没问题的。再说了,不是还有我吗?保证帮你顺利过关。”
她说着,突然凑近苏念,压低声音,眼里闪着狡黠的光:“说真的,你觉得我小叔怎么样?他虽然比你大几岁,但长得帅、学历高、家世好,简直是钻石级单身汉啊。”
苏念的脸一下子红了,急忙推开她:“别胡说!他可是老师。”话虽这么说,她的心跳却不争气地加速,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天在图书馆与陆时砚偶遇的画面。
那是在上学期期末,她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偶然听到有人在讨论中国古代玉器。那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吸引了她,抬头便看见一个穿着白衬衫的男人正在与几个学生交谈。他手指修长,骨节分明,轻轻点着书页上的图片,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
后来她才知道,那人就是陆时砚。他那谈吐间的学识渊博,举止间的温文尔雅,都让她印象深刻。此刻想起,仍觉得心跳加速。
“现在又不是古代,师生恋也没什么大不了……”林薇嘟囔着,在苏念羞恼的注视中举起双手作投降状,“好啦好啦,不说了。不过你要是改变主意,我绝对可以当你们的红娘哦!”她俏皮地眨眨眼,抱着薯片蹦跳着回到自己的书桌前。
接下来的两周,苏念都在一种微妙的忐忑中度过。她特意去图书馆借了好几本与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相关的书籍,提前开始预习。每当她在书海中查找资料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天与陆时砚的偶遇。
他那低沉悦耳的嗓音,那双修长干净的手,还有谈起学问时眼中闪动的光采,都让她心跳加快。有时,她会对着书本发呆,脑海中浮现的是他认真讲解的模样,那神情专注而矜贵,令人心折。
在预习的过程中,苏念渐渐对这门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兴趣。她发现中国古代的器物不仅造型优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尤其喜欢那些精美的玉器和青铜器,上面雕刻的纹饰细腻繁复,让她这个美术生叹为观止。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会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些古老的器物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见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随着开课日期的临近,苏念的期待与紧张与日俱增。她反复检查自己的预习笔记,生怕在课堂上出丑。有时深夜,当她独自在台灯下翻阅资料时,会不自觉地想象陆时砚授课时的模样,想象他站在讲台上,用那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学生,用那低沉的声音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
开课当天,苏念特意提前半小时赶到教室。令她惊讶的是,能容纳百余人的阶梯教室已经座无虚席,她好不容易才在第三排找到一个空位。教室内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兴奋地交谈,不少人手中拿着厚厚的参考资料,显然都是有备而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与紧张交织的氛围,仿佛每个人都在等待一场重要的仪式。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来,在黑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讲台上摆放着多媒体设备,旁边还有一个展示柜,里面陈列着几件仿古器物。
“你也是冲着陆教授来的吗?”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友好地问道。她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显然是个认真刻苦的学生。
苏念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对历史了解不多,只是听说这门课比较适合我的专业方向。”
女生推了推眼镜,眼中流露出钦佩的神色:“那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了。陆教授可是历史学界的翘楚,虽然年轻,但已经发表了很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去年他带队做的唐代金银器研究项目,还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呢。”
她指了指前面几个正热烈讨论的学生:“那些都是历史系的学霸,据说早就把陆教授发表的论文都读透了。不过你别担心,陆教授虽然要求严格,但特别善于引导学生。只要认真学,一定能收获很多。”
苏念顿时感到一阵压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美术系学生,因为偶然的机缘选了这门课,却没想到竟闯入了一个高手云集的领域。她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或许她本该选一门更符合自己专业背景的课程。
这种忐忑让她如坐针毡,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该退选。但一想到那天在图书馆听到陆时砚谈论历史文物时眼中的光芒,她又觉得这个选择或许是对的。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
就在这时,教室内突然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窃窃私语声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门口。
“来了来了!陆教授今天穿得真帅!”
“他手里那本是绝版的《天工开物》吧?上次在博物馆都只看到复刻版……”
苏念顺着众人的目光抬头,呼吸蓦地一滞。
讲台中央站着的男人,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领口系着同色系领带,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平静如水。正是那天在陆家花园被她误认为管家的那个人。
他手中确实拿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的题字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透着历史的厚重感。当他指尖轻叩讲台时,发出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屏住呼吸,仿佛被他的气场深深吸引。
“我是陆时砚。”他开口,声音比那天在花园里更低沉几分,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这学期由我来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教室,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仿佛在认识自己的学生。当他的视线落到第三排时,似乎微微停顿了一下。苏念心里一紧,下意识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耳尖却不争气地发烫。
“课程要求在教务处网站有详细说明。”陆时砚继续说道,语气平稳却自带威严,“我只强调两点:迟到三次取消考试资格,作业抄袭直接挂科。”
几句话简洁有力,气场全开。苏念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突然有些后悔——这哪里是“有耐心”,分明是位气场强大的严师。
她注意到教室里静得落针可闻,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个字。就连旁边那位刚才还滔滔不绝的历史系女生,此刻也正襟危坐,手中的笔已经准备好记录。
陆时砚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物质文化史”四个大字,他的板书苍劲有力,与那份矜贵的气质形成有趣的反差。
“本学期我们将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工艺品发展。”他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物质文化史研究的不只是器物本身,更是通过这些器物,去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他开始讲授第一节课的内容,从仰韶文化的彩陶讲到良渚文化的玉琮。令人惊叹的是,每一个知识点他都信手拈来,既有严谨的学术支撑,又不乏生动的趣闻轶事。
当他讲到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时,不仅详细讲解了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还讲述了考古发现过程中的趣事。当他展示良渚文化玉琮的图片时,更是从玉料的开采、加工讲到纹饰的象征意义,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人制作和使用这些器物的场景。
苏念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连笔记都忘了记。她从未想过,冰冷的历史文物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陆时砚的讲课方式深入浅出,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她完全沉浸其中。
“玉器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特殊地位,”陆时砚拿起一支激光笔,指向投影屏幕上的玉璧图片,“《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器不仅是祭祀的礼器,更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教室,这次准确地落在了苏念身上:“请问后排那位同学,你认为为什么古人会选择玉作为礼器的主要材料?”
苏念猛地回过神,发现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她慌乱地站起身,大脑一片空白。余光瞥见林薇在另一边拼命使眼色,却完全无法理解她的意思。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在冒汗,声音也不自觉地颤抖:“因、因为玉很珍贵?”她不确定地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这个回答让她自己都觉得幼稚,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陆时砚微微颔首,示意她坐下:“这是一个因素,但不全面。”他的语气平静无波,听不出是满意还是失望,“玉之所以成为礼器,不仅因为其稀有性,更因为其物理特性与古人的哲学观念相契合。”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仁、智、乐、忠”四个字,然后解释道:“玉的温润质感象征仁德,其坚硬质地象征智慧,其清脆声音象征乐律,其瑕不掩瑜的特性象征忠贞。正如《礼记》所言:‘君子比德于玉焉’。”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苏念,这次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这位同学,你是美术系的吧?不妨从审美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苏念再次站起身,这次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认为玉器的美感在于它的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比如刚才展示的玉琮,外方内圆的造型不仅符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其上的神人兽面纹饰更反映了良渚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她越说越流畅,美术生的专业素养让她对形态和纹饰有着独特的敏感度:“这种将哲学观念物化为具体器物的能力,正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精髓所在。”
教室里一片寂静,苏念的心沉了下去,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然而下一秒,陆时砚的唇角微微上扬:“很好的见解。你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物化',这正是物质文化研究的核心。”
他转向全班同学:“我们研究古代器物,不仅要看它是什么,更要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每一件文物都是古人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接下来的课堂上,陆时砚多次引用了苏念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释。苏念注意到,他的教学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让她想起了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的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其中强调:“好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陆时砚的教学方式,恰恰体现了这一理念。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下课铃响起时,苏念还沉浸在刚才的课堂氛围中。她从未想过历史课可以如此引人入胜,那些冰冷的文物在陆时砚的讲解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会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研究历史,我们不仅能了解过去,更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刚才表现不错嘛!”旁边的女生碰了碰她的胳膊,“陆教授很少在第一节课就表扬学生的。看来他对你印象很好哦。”
苏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却泛起一丝甜意。她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尽快离开教室,以免再次与陆时砚正面相对。她的动作有些慌乱,笔记本和笔散落一地。
然而就在她拿起背包时,一支笔从笔记本中滑落,滚到了讲台附近。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捡回来。正是这个决定,让她没能及时溜走。
当她弯腰拾起笔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苏念同学,请留一下。”
她僵硬地转过身,看见陆时砚站在讲台边,手里拿着她刚才不小心碰掉的另一支笔。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给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倒比课堂上多了几分温度。她注意到他今天戴了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显得更加深邃难测。
“您……您好,陆教授。”苏念结结巴巴地打招呼,手指紧张地绞着书包带。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速。
陆时砚把笔递给她,嘴角似乎弯了一下,语气听不出情绪:“上周在陆家,谢谢你替林薇送文件。”
苏念的脸一下子红了。原来他真的记得!她窘迫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支支吾吾道:“对、对不起教授,我那天认错人了……”
“没关系。”陆时砚淡淡道,目光落在她泛红的耳垂上,顿了顿又补充,“你的选课表我看过了,这门课对你的专业方向很有帮助,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
他说得公事公办,苏念却莫名觉得,那双看似平静的眼睛里,藏着点看好戏的意味。她胡乱点头应下,几乎是逃也似的冲出了教室。直到跑出教学楼,她才敢停下来喘口气。
直到走出教学楼,苏念才捂着发烫的脸颊松了口气。九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吹过,带来初秋的凉意。她靠在树干上,回想着刚才与陆时砚的对话,心跳依然无法平复。这场意外的重逢让她既尴尬又有些莫名的喜悦。
“怎么样,我小叔没为难你吧?”林薇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笑嘻嘻地拍她的肩膀。
苏念摇摇头,脸上热度未退:“他好像认出我了……”
“那不是挺好嘛!”林薇挽住她的胳膊,“说明他对你有印象。要知道,我小叔可是出了名的脸盲,经常连自己带的研究生都认不全呢。”
这句话莫名地让苏念的心情好转起来。两人沿着林荫道向食堂走去,苏念忍不住问道:“你小叔……陆教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课堂上看起来好严肃。”
林薇想了想,说:“小叔其实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他对学术特别认真,所以上课时比较严肃,但私下里还挺好相处的。他特别喜欢收藏古籍和文物,家里的书房堆得满满的都是书。有时候为了研究一个课题,可以连续好几天不眠不休。”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家里人都担心他太过沉迷学术,个人问题一直没解决。都三十多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我妈常说,小叔就是把所有热情都给了历史,留给自己的太少了。”
苏念默默地听着,脑海中不禁勾勒出陆时砚伏案研究的画面。她想象他在夜深人静时,就着台灯的光线翻阅古籍,眉宇间带着专注的神情。这个想象让她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