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林砚的拍板(1 / 2)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只有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衬得沈砚心那句“魂魄走丢”的诘问愈发沉重。阳光偏移,不再直射在沈砚心脸上,却将他身侧那片空气映照得有些微尘浮动,如同此刻众人心中难以落定的思绪。

周锐双手交握放在桌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紧抿着唇,目光灼灼地盯着林砚,那里面有不甘,有对市场机遇本能的渴望,也有一丝被沈砚心说中心事的烦躁。他承认沈砚心的担忧有道理,但他更相信,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理想国,商业与文化的平衡,本就是在动态中博弈和争取的,因惧怕风险而彻底封闭,才是最大的风险。

沈砚心则微微垂着眼睑,看着面前那块青玉镇纸,仿佛能从那份亘古的冰凉中汲取坚守的力量。他的姿态是沉默的,但那份对文化本真的执着,却像无形的壁垒,横亘在会议室中央。

所有高管的目光,都聚焦在林砚身上,等待着她的最终裁决。这不仅仅是一个合作项目的决定,更是“非遗纪元”在经历凤凰涅盘后,将驶向何方的战略宣言。

林砚终于抬起眼,她的目光平静如水,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掠过周锐眼中的急切,也掠过沈砚心眉宇间的凝重。她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手边那份“茶言观色”的方案,轻轻掂了掂,仿佛在掂量其背后代表的机会与重量。

“砚心的担忧,我完全理解,而且,非常重要。”林砚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他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守护的是什么。文化的根脉,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一旦松动,大厦将倾。”

沈砚心抬起头,有些意外地看向林砚。

林砚对他微微颔首,随即目光转向周锐:“周锐看到的机遇,也同样真实。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被看见、被使用、被这个时代所需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最终只会让非遗真正走向消亡。”

她将方案放回桌面,双手指尖轻轻相抵,身体微微前倾,这是一个准备做出重要决定的姿态。

“所以,我们既不能因为惧怕‘迷失’而拒绝一切可能让非遗‘破圈’的机会,也不能因为渴望‘流量’而放弃我们对文化深度的坚守。”

她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锐利而明亮,如同经过打磨的宝石。

“我的决定是——合作,必须进行。”

周锐眼中瞬间爆发出光彩,而沈砚心的脸色则微微一白。

但林砚接下来的话,让两人都愣住了。

“但是,合作的前提和模式,必须由我们来定义。”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品牌联名,不是我们提供Ip,他们负责流量的一次性买卖。我们要的,是一场‘双向赋能’的深度共创。”

“双向赋能?”周锐和沈砚心几乎异口同声,这个概念超出了他们之前的争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