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定价策略(1 / 2)

当缂丝手袋的《空谷幽兰》画片在陈继明师傅的梭下渐露风华,当乌铜走银腕表的表盘在王铁山师傅与瑞士专家合作下攻克难关时,一个同样关键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摆在了“天工集”核心团队面前——定价。

北京,“天工集”项目临时办公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成本核算数据、市场对标分析和心理价位区间。气氛比面对技术难题时更加凝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品牌的市场定位、商业回报和外界的第一观感。

周锐将一份详尽的财务分析报告投射到大屏幕上,他的脸色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根据目前的成本核算,”周锐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清晰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数据支撑,“陈师傅那幅《空谷幽兰》缂丝画片,因其极致复杂的‘雕镂’技法和耗时,单幅成本已接近两万元。这还不包括我们为其设计的紫光檀木框和精密卡扣系统。与之搭配的手袋本体,采用意大利顶级小牛皮和定制五金,成本约八千元。”

他切换幻灯片,指向腕表的数据:“乌铜走银腕表更甚。王师傅的工费、特殊处理的铜银材料、皮埃尔先生设计的专用夹具和固定结构费用,以及我们采购的瑞士基础机芯……单表盘成本已突破三万五千元,整表成本逼近五万。”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林砚、徐薇和沈砚心,抛出了那个沉重的数字:“综合所有研发、材料、人工、营销分摊,以及我们必须保证的、用于持续发展的合理利润空间,我们的初步定价建议是——”

“缂丝手袋,人民币五万八千元起。”

“乌铜走银腕表,人民币十五万八千元起。”

“疯了!”

这个词几乎是下意识地从周锐自己嘴里蹦出来,带着一种近乎荒诞的感觉。他随即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回归理性分析的模式:“我知道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夸张。但这是基于成本和市场定位的严谨推算。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这个价格,已经完全脱离了国内大众市场,甚至超越了大部分国内所谓的‘轻奢’或‘设计师品牌’,直接进入了国际二线甚至准一线奢侈品的价格区间。”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是国内外类似定位品牌的产品价格带:“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放弃一个认知度更高的国际品牌,来选择我们这样一个毫无历史积淀、毫无市场认知的全新品牌?仅仅因为‘非遗’和‘手工’这两个概念吗?市场是否会为这份‘情怀’和‘稀缺’买单?我认为风险极高。一旦市场不接受,我们积压的不仅是库存,更是足以拖垮整个项目的巨额资金。”

周锐的担忧无比现实。他将问题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价值与价格,是否能划上等号?

徐薇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间夹着一支铅笔,轻轻转动。当周锐说完,她将笔放下,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而平静。

“周总的成本核算没有问题。”徐薇先肯定了周锐的工作,随即话锋一转,“但我们的定价逻辑,不能仅仅基于成本,更不能基于对市场‘可能不接受’的恐惧。奢侈品定价的核心,是价值认同,而非成本叠加。”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自信:“我们卖的,不是皮料、不是丝线、不是铜和银。我们卖的是陈继明师傅在缂丝机前耗费数月心血的‘时间结晶’,是王铁山师傅与瑞士专家碰撞出的、独一无二的‘技艺突破’,是沈总监守护的、流淌了千年的‘文化血脉’,更是我们‘天工集’所要构建的、关于东方美学自信的‘未来叙事’。”